求一对一发射接收方案

[复制链接]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要看你对数据容错率的要求了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5 11:10
这就要看你对数据容错率的要求了

提高发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降低波特率
lussby 发表于 2014-5-1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5 10:29
现在假如发射机只具有发射功能,接收机只具有接收功能,即单向数据流。
现在的想法是,空间内所有发射机 ...

单向可行的。我做过几个无线传输的项目就这么做。至于双向的话应该也可以,不过要实现这些功能最好要加按键,比如第一次获取IC码,我一般都是按键按下时获取ID值,并进行保存,也就是所谓的对码。。
a948523778 发表于 2014-5-1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就是双机通讯吗?用串口啊。。
a948523778 发表于 2014-5-1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机通讯啊,用串口啊。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lussby 发表于 2014-5-15 16:08
单向可行的。我做过几个无线传输的项目就这么做。至于双向的话应该也可以,不过要实现这些功能最好要加按 ...

对,我是想一上电就获取ID值,以后在通讯是就一直带着ID进行。
可是这个ID用什么形式实现比较方便又可靠啊?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a948523778 发表于 2014-5-15 16:22
不就是双机通讯吗?用串口啊。。

无线的呀
a948523778 发表于 2014-5-1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的也可以用串口啊。。
lussby 发表于 2014-5-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5 16:49
对,我是想一上电就获取ID值,以后在通讯是就一直带着ID进行。
可是这个ID用什么形式实现比较方便又可靠 ...

你可以加一个按键,按键按下的时候才获取ID。如果上电就获取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是1对1,我觉得没必要每次上电都获取。
wanenlai 发表于 2014-5-1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东西一定要用到跳频技术才可靠的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a948523778 发表于 2014-5-15 16:53
无线的也可以用串口啊。。

你是在讲协议对吧,类似485?
我现在还在想物理层怎么实现。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肉夹馍 于 2014-5-16 09:22 编辑
wanenlai 发表于 2014-5-15 18:36
这种东西一定要用到跳频技术才可靠的

对,这个有道理,我研究一下跳频先。
不过跳频又需要双向通信了。。本来项目是单向就能满足。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如果研究通了跳频, 时分频分就早解决了, 就没这个贴子.
跳频的硬件要求比较高, 至少VCO的锁定要在mS级, 当然了, 现在可能都是芯片级完成了, 这可能不是问题. 当年搞这堆玩意, 一大堆分立电路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lussby 发表于 2014-5-15 17:55
你可以加一个按键,按键按下的时候才获取ID。如果上电就获取也是可以的,不过如果是1对1,我觉得没必要每 ...

ID的形式呢?E2?
考虑发射机、接收机及ID卡都批量生产的话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6 09:23
楼主如果研究通了跳频, 时分频分就早解决了, 就没这个贴子.
跳频的硬件要求比较高, 至少VCO的锁定要在mS级 ...

呵呵。。对,现在应该都是芯片级完成的吧,靠分立电路来搭,真没这个水平啊
看了NRF2401就有125个信道,软件操作也可以实现调频。
不知道好不好使。
Horse888 发表于 2014-5-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09:37
呵呵。。对,现在应该都是芯片级完成的吧,靠分立电路来搭,真没这个水平啊
看了NRF2401就有125个信道, ...

没时间看这个芯片的数据表,不过这么多信道,必定是窄带的。
而且通用的东西,用的人必然多,估计要随时侦听信道占用,即找空闲的来用。
设备数量不多的话,也不一定要跳频。比如WIFI的信道便是固定的,仅仅只是时分复用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6 10:03
没时间看这个芯片的数据表,不过这么多信道,必定是窄带的。
而且通用的东西,用的人必然多,估计要随时 ...

对的,频率间隔是1M。是要随时侦听,直至握手成功。
先不用跳频试验一下再决定了。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者们现在真幸福,像这么个功能电路,90年代用PLL芯片+VCO+接收电路,四层PCB,SMT工艺,加班加点耗时两个月,做5板以上,能压火柴盒大小便是精品了
 楼主| 肉夹馍 发表于 2014-5-1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werAnts 发表于 2014-5-16 10:41
应用者们现在真幸福,像这么个功能电路,90年代用PLL芯片+VCO+接收电路,四层PCB,SMT工艺,加班加点耗时两 ...

哈哈,90年代到现在,多少个摩尔定律了啊。。
不过您经历了那些,才会成为真正的技术达人啊!
貌似五年前我上学那会,就听过您这I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