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节点反馈的反馈系数计算过程!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8-20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如下图。

Screenshot_2019-08-20-07-59-14-546_com.android.browser.png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8-20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负反馈电路的分析,大致有两大类方法:

一是先简单后复杂。以RZV的教科书为例,是先分析理想电路,然后一点一点加深,考虑非理想效应,考虑负载效应,这相当于windows在不断地推出补丁一样。


二是先一般后特殊。先分析一般情形,然后把结论简化,应用到具体电路中。



以上两种方法,第一种不断地加补丁的方法,会让读者抓狂,而且首先让读者熟练的计算理想情形,再让他接受一般情形就难以接受了。
例如基本方框框图中的a和f,他脑子中会根深蒂固的认为,a就是放大器,f就是反馈网络,两者是独立的。
这个观念一旦形成就麻烦了。


所以学习负反馈原理,最好用第二种方法,先苦后甜,一般人都能接受。而第一种方法是先甜后苦,大多数人不能接受。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8-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一起聊天,
有时候很费劲。因为你告诉他某个知识点,他也不去看,就在那一直问,而相关知识背景三两句话又说不清。
有时候很省力。告诉他某个知识点,人家去看看就懂了。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8-2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负反馈就像一个谜一样!!!尽管表面看起来很简单!

针对最简单的反向放大器和同相放大器,倘若直接套用负反馈结论,会发现结果是错误的。
于是托马斯-李教授,专门写一篇10几页上课notes做解释说明。
杨建国提出了所谓的输入衰减因子,说解决这个问题?!
有的论文在简单负反馈模型中,再插入2--4个模块,让结果更精确!
有的论文发现这样越搞越复杂,有捷径,直接抛弃a和f区分法,而是统一T=af法!相关方法有10几种。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8-2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像老王又拿了个冠军=

Screenshot_2019-08-20-15-57-30-943_com.miui.gallery.png


心情好,继续扯!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19-8-2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19-8-20 16:37 编辑


负反馈的"新"解决方法众多,单单就我看过的,至少有20多种!!!
仔细总结一下,会发现还是返璞归真好,最最基本的两端口理论,是学习者必经之路。


516065d5baf5d63301.png



表达式简洁美观=

354585d5bae7335600.png



反馈因子明显是f=1/RF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