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讨论] 如何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整流二极管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复制链接]
 楼主| MDD辰达半导体 发表于 2025-7-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确保整流二极管在高温、高湿、振动、冲击等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需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实验测试进行验证。以下结合国际测试标准与工程实践,系统介绍测试方法及实施要点:

​​一、环境应力测试​​
​​1.高温存储测试(HTSL)​​
​​目的​​:评估高温对材料老化的影响。
​​测试条件​​:
温度:150℃(硅器件)或175℃(SiC器件)
时长:168–1000小时(不通电)
​​失效判据​​:
反向漏电流(IR)增长>200%
正向压降(VF)偏移>10%
​​2.温度循环测试(TC)​​
​​目的​​:验证热膨胀失配导致的疲劳失效。
​​测试条件​​:
范围:-55℃↔125℃(车规级)或-65℃↔150℃(军规级)
循环次数:500–1000次(每循环≤30分钟)
​​失效判据​​:
焊点裂纹(X射线检测)
热阻(RθJA)增加>15%
​​3.湿热试验(THB/H3TRB)​​
​​目的​​:检测湿气渗透引发的腐蚀与漏电。
​​测试条件​​:
85℃/85%RH+反向偏压(如80%VRRM)
时长:500–1000小时
​​失效判据​​:
IR增长>1个数量级
金属迁移(SEM观测)
二、电应力测试​​
​​1.浪涌冲击测试​​
​​目的​​:模拟雷击或开关浪涌的耐受能力。
​​测试条件​​:
波形:8/20μs(电压浪涌)、10/1000μs(电流浪涌)
等级:工业级(1kV/1kA)、车规级(2kV/3kA)
​​失效判据​​:
击穿电压(VBR)偏移>10%
硬失效(短路/开路)
​​2.高温反向偏压测试(HTRB)​​
​​目的​​:评估高温高压下的漏电稳定性。
​​测试条件​​:
125℃+80%VRRM(如600V器件施加480V)
时长:168–500小时
​​失效判据​​:
IR>5μA(硅器件)或>1μA(SiC器件)
​​3.高温工作寿命测试(HTOL)​​
​​目的​​:验证长期通电下的性能退化。
​​测试条件​​:
125℃+额定电流(IF)
时长:1000小时(加速因子由阿伦尼乌斯模型计算)
​​失效判据​​:
VF漂移>10%
热失控(红外热像仪监测局部热点)
三、机械应力测试​​
​​1.随机振动测试​​
​​目的​​:模拟运输或车载环境的机械疲劳。
​​测试条件​​:
频率:10–2000Hz
加速度:5–50Grms(车规级要求>20Grms)
​​失效判据​​:
引脚断裂(X射线或声学扫描)
焊点脱落(染色渗透检测)
​​2.机械冲击测试​​
​​目的​​:验证瞬时冲击下的结构完整性。
​​测试条件​​:
半正弦波:5000G/0.5ms(军规MIL-STD-883H)
三轴冲击(X/Y/Z方向各3次)
​​失效判据​​:
封装开裂(显微镜观测)
键合线断裂(FIB-TEM分析)
​​四、失效分析技术​​
​​电参数分析​​:
使用半导体参数分析仪(如Keysight B1500A)测量IR、VF、VBR漂移。
​​微观结构检测​​:
X射线断层扫描(3D-CT):定位内部裂纹、分层。
聚焦离子束(FIB)+TEM:观察晶格缺陷、金属迁移。
​​热成像分析​​:
红外热像仪(如FLIR A655sc)捕捉热分布不均或局部过热点。
五、测试标准与评估体系​​

​​总结:测试设计要点​​
​​多应力耦合测试​​:
实际工况常为多应力叠加(如高温+振动+电浪涌),需设计综合测试(如HAST试验箱同步施加85℃/85%RH+电应力)。
​​加速模型应用​​:
阿伦尼乌斯模型:通过提高温度缩短测试周期(如125℃下1000小时≈25℃下10年)。
韦伯分布:预测批量器件的失效率(如Fit值)。
​​失效根因闭环​​:
测试→失效分析→设计改进(如SiC替代硅、陶瓷封装替代塑封)→复测,形成可靠性提升闭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1

主题

182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