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转帖:Bt蛋白的故事——话说转基因作物

[复制链接]
楼主: chunyang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maychang| | 2010-6-13 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20搂要小心了。
蝴蝶属鳞翅目,正是Bt蛋白的作用对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maaaaa| | 2010-6-13 10:20 | 只看该作者
电工研究生物,不过冲袁隆平讲"转基因是安全的,我也吃过."原话不记得的网上大概意思是这样吧.一听这话我就不敢吃了,老袁是搞这个的,他说他吃过,靠,这不是误导.偶尔吃一次谁都没问题,再说他一把年纪了.也不用生儿育女了.他是不是给他的孙子辈天天吃,如果是那样大家就可以吃.领导有特供,咱这P民有什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RGB123| | 2010-6-13 10:26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我记得叔本华有这个论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huangqi412| | 2010-6-13 11:44 | 只看该作者
:L  LS大量饮酒也符合这一条~~~~~~

23楼: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我记得叔本华有这个论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huangqi412| | 2010-6-13 13:06 | 只看该作者
扯淡。。。什么叫广东人特有?  物种不是靠行政划分来区分的,地理划分来区分差不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huangqi412| | 2010-6-13 13:08 | 只看该作者
而且通婚了这么久大多已经混血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RGB123| | 2010-6-13 13:11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得,必有一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windtime| | 2010-6-13 14:4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许世霞| | 2010-6-13 17:17 | 只看该作者
为啥不吃纯天然的呢?为啥要转基因呢?不是供给不足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ddxx| | 2010-6-13 17:19 | 只看该作者
  紫菜只爱日本胃?

  法国科学家们在研究海洋微生物如何消化海藻时,意外得到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关于日本人的结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寿司,众所周知,这是日本人的最爱,而欧美人却可能对此“感冒”。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口味上的喜好,但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某一特定的人群可能只能从某一特定的饮食中摄入能量。也就是说,只有日本人才能消化包寿司的紫菜,并获取能量,而北美人就没有这种能力。这一令人吃惊的实验结果或许可以表述为:日本人的胃天生就是为寿司而生的。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著名的《自然》杂志。


  意外的发现

  来自法国布列塔尼沿岸的罗斯寇夫生物研究所的化学家Mirjam Czjzek及其同事,一开始只是在研究海洋微生物如何消化海藻,他们对一种以海藻为食的海洋细菌非常感兴趣,并发现它能产生一种酶来分解海苔――也就是我们平常用来制成紫菜皮卷寿司的材料。要知道,海藻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于陆生植物,构成海藻的多聚糖含有成串的硫分子,需要特殊的酶才能将它们分解。就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分解特定结构的多聚糖。

  科学家们找到了他们关注的酶,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酶的种类和作用,科学家分析了编码酶的基因,然后使用名为BLAST的计算方法扫描基因数据库,开始在公共数据库中大量比对筛选这些基因,希望找到这些基因还有可能潜伏在哪里,究竟有多少其他细菌拥有相同基因,这样也就能找到究竟还有哪些细菌有可能产生这种酶来消化海藻。

  这一常规操作的结果使科学家们大吃一惊――

  意料之中的是,研究人员在几乎所有生活于海洋的细菌中都发现了这种基因;而几乎所有的陆地生物都不携带这种酶的遗传基因。这非常好理解,因为海洋细菌主要以海苔等海藻为食,而陆地生物并不需要消化海藻。但是,陆生生物中却有一个例外,而且这个例外竟然来自于人类的肠道样本。也就是说,这种酶并不局限于海洋生物中存在,它们还存在于人体肠内的细菌中――一种叫做Bacteroides plebeius的细菌,它们被发现存在于日本人体内。

  这一结果让科学家们十分兴奋,为了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并搞清这些酶是否仅仅为日本人所特有,研究小组将13个日本人与18个北美人的微生物基因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是13个日本人中有5人带有这种肠道细菌酶,而18个北美人中连1个也没有。

  发生在4万年前……

  实验的结果听起来非常有意思,酶-海洋细菌-日本人-紫菜,当这些关键词被串联起来,有些东西变得清晰起来。虽然这种酶在人体内存在的比例仅为 5/13,看起来很低,但科学家目前只是在日本人体内发现了这种酶,北美人却没有。科学家们立即意识到4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还原一下――

  很久以前,刚刚抵达日本列岛的人们,与其他大洲的人们并没什么不同,只吃高等植物,Bacteroides plebeius也像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其他微生物一样,已经拥有自己的基因序列,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消化酶来分解不同的食物,其中一些酶能够分解人自身的酶无法消化的食物,从而让人们得到更多的热量和营养。那个时候,这些肠道细菌产生的酶中还不包括可以消化海苔的酶,因为消化海苔并不必要。但在4万年前时,岛上的海苔成了饮食的一部分――或许是因为自然灾害粮食减产,或许是因为人多地少,或许仅仅就是为了尝鲜,总之,人们开始吃紫菜之类的海苔。当然,那时的卫生水平还达不到无菌消毒,于是,日本人吃紫菜时也不可避免地吃进了紫菜上的海洋微生物。紫菜里的多糖营养基慢慢对于肠道细菌产生了吸引力,为了消化这些多糖,肠道细菌和紫菜上的海洋微生物进行了一笔“交易”, 海洋微生物把自己一部分酶基因给了肠子里的微生物,而肠道细菌从此也就携带了这种能分解海藻类的遗传基因,并具备了消化紫菜获取能量的能力。如此看来这是一场对人类和微生物都很划算的非常公平的交易。但由于北美人当时没有选择紫菜作为自己饮食必需的一部分,当然海洋细菌也不会来“无私馈赠”。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积累,成就了今天的状况。

  科学家们相信,当日本人开始吃鱼、虾和贝类等其他食物时,来自海洋的细菌也会不请自来,同时也会与肠道细菌交换遗传基因片段。这些细菌在以后很长的时间中,通过多种方式逐渐成为了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摄入能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二基因组

  说到肠道微生物,那真是劳苦功高。

  人体内含有数以兆计的微生物,总重量大约有1.5千克,一般认为其总数至少是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这些细菌大部分寄生在人的肠道中,据估计,在肠道内大约存在1000种到1150种细菌,拥有330多万个基因,而人类只拥有2.3万多个基因,实在是相形见绌。在已发现的细菌基因中,研究人员只对其不足30%有过系统研究,另有40%基因虽然来自于已知细菌,但未经过仔细研究,还有至少25%的基因研究人员从未见过。这一巨大的宝库被称为我们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微生物作用重大,其中之一就是提供人类基因组中所缺的消化酶。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们消化糖分、生成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将食物中复杂的化合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物质。比如,来自陆地植物的多糖,它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一直是人类饮食构成的主要部分,而它就是在肠道中被类杆菌所具有的高度特异性的多糖水解酶分解的。

  基因能够在不同的细菌当中穿梭交换,帮助彼此相互产生耐药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横向基因转移。科学家曾假设过消化道细菌能从其他微生物中攫取基因,但一直还没有特别显著的实验例证,而此次的发现可以被认为是第一次得到了明证――肠胃细菌从食物中获取新的基因,并成功将其转化为自身基因,从而帮助我们从食物当中提取更多的能量。

  这既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的一种进化策略,同时,也是人类文化比如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影响消化道细菌的一个例证。我们也可以假设,在人类历史上,这种消化系统进化过程,也就是吃进的细菌可能已经无数次地为肠道中微生物提供很有价值的实用基因资源,以帮助我们人类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食物。

  不可复制的案例

  这么看来,我们爱吃什么绝不仅仅只是个人饮食习惯和口味差异所决定的,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或者说是更久远的因素。

  不过,今天,如果北美人希望通过吃寿司,让自己肚子里的细菌也进化成“超级紫菜菌”,看起来似乎希望不大。因为基因转移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日本人之所以拥有“超级紫菜菌”,是因为日本人独特的饮食文化,一直以来大量食用海藻从客观上迫使肠道细菌有选择的压力,不得不保留消化海藻的基因;而并不热衷吃紫菜的北美人,他们胃中的微生物已经习惯了西方饮食结构,它们已安于现状,没有必要再去消化海藻多糖,也就无需费力得到那些基因并保留它们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即使猛吃寿司,也没有任何可能再次获得海洋细菌的“无私馈赠”了,因为包寿司的紫菜已全部经过了消毒灭菌处理,上面几乎没有任何微生物存在,当然也就谈不上获取新的基因了。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想象,食物中的其他细菌都逃不过相同**,也就是说,无菌食品带给我们的,或许是将一座至关重要的基因库的大门永久关闭。无疑,这将对调节我们的健康与疾病产生一定影响。(覃言)

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chunyang|  楼主 | 2010-6-13 18:33 | 只看该作者
发达国家有很多人遭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折磨,但在发展中国家则少的多,这也是“太干净”了的结果,有些微生物、寄生虫等该感染还是要感染的好,毕竟人类与之为伍已经数十万年了,人类自身的肌体生态平衡也十分重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李冬发| | 2010-6-14 01:43 | 只看该作者
“转基因最终会转换人类的基因”,这句话说的不确切,有误导之嫌,应当说基因技术早晚会用到人类身上,好莱坞也早有这方面的科幻电影,“基因歧视”这个词早已提出了。 ...
chunyang 发表于 2010-6-12 19:26

基因确实可以通过饮食摄入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maychang| | 2010-6-14 06:13 | 只看该作者
33楼:
“基因确实可以通过饮食摄入的!”
请提供证据。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王奉瑾| | 2010-6-14 06:59 | 只看该作者
老张:31楼的说法是否可以作为基因通过环境诱发突变的证据?
那么转基因食品能否也诱发突变呢?
俺给不出这个证据
哈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maychang| | 2010-6-14 07:34 | 只看该作者
35楼老王:
31楼的说法,只是日本人的肠道细菌改变了,并非日本人的基因改变了。
人的基因变化不是没有,例如不同种族对某种药品的耐受量可能很不相同,欧美人和亚洲人的消化系统分泌的蛋白酶数量不同,但那是若干万年进化的结果,而不是某个人饮食摄入了某个基因。就某个个体而言,绝对不会通过饮食改变基因,让自己或儿女改变头发的颜色或眼睛的颜色。
某些药物确实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尤其是在一些很低等的生物。放射性也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但吃转基因食品和这些药物以及放射性不同,这些药物和放射性一定是作用于全部细胞(低等生物)或生殖细胞(高等生物),吃转基因食品是通过消化道,任何食品都要分解成小分子才可能被吸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王奉瑾| | 2010-6-14 07:45 | 只看该作者
将来转基因产品越来越多。。。
是否可以作用于俺们全身呢?
也就是说不仅仅通过胃接触。。(实际上道胃之前已经通过了口腔改喝食道)。。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王奉瑾| | 2010-6-14 07:46 | 只看该作者
或者说亿万年以后,俺们都通过转基因改变了进化的方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maychang| | 2010-6-14 13:4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不会。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首先,“吃”是不会转人的基因的,前面已经说过了,再补充一点:移植到大豆里面的基因是苏云香细菌的基因(片断),而chunyang首帖说过,这种菌寄生于粮食害虫。那么我们吃这些曾遭害虫的粮食,也就把这种菌吃了一些进去,把Bt蛋白的源头吃了一些进去,却也没有发现什么影响。实际上,一个人每天吃进去的各种菌那是太多了,我们的基因也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当然,吃进致病菌可能会闹肚子,但那也不是转基因。
现在器官移植已经很普遍,移植心脏、**脏的都有。器官移植,那可是将与被移植者不相同的基因移到了被移植者身体中,还是活的。可是,也没有看到被移植者基因发生什么改变,比方说原来是黑头发变成了黄头发原来是蓝眼睛变成了黑眼睛。甚至移植异种生物的器官(给人移植猪的心脏瓣膜)也没有发现任何基因改变,生下畸形儿。
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有害,但这目前仅仅是可能性。现实已经有害的,比比皆是,例如抗生素的滥用,普通感冒也要开头孢菌素;静脉注射的滥用,只要发热就打点滴(南方好像叫挂水);例如放射性的滥用,阑尾炎手术也要做个CT。尤其是CT,那是真正作用于全身,有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RGB123| | 2010-6-14 13:42 | 只看该作者
人,只是细菌的载体而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chunyang|  楼主 | 2010-6-14 16:25 | 只看该作者
“基因确实可以通过饮食摄入”,这话要看怎么理解了。任何生物性食物都含有基因,比如吃肘子、吃青菜的时候大量猪和青菜的基因被我们摄入,那么我们会因此改变自身的基因么?显然不会。但有一种可能也仅有这一种可能会导致:病毒,只有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改变高等生物的基因序列且可能获得遗传性,但这仍然是极其微小的概率,所以即使以亿年为单位去考量高等生物的外来获得性基因突变也极罕见,相对双性繁殖导致的基因突变实在是不足为道,双性繁殖才是基因突变和生命进化的发动机。
单性繁殖的低等单细胞生物则不同,基因交换或者说外源性基因摄入导致的可遗传性基因突变则要常见的多,这是生命体运作机制的不同所导致的,而人是高等生物不在此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