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天的提问+思考,
自己对这个电路的理解:从电路刚开始上电,分这么几个阶段
【阶段1】:R下端的电压<0.7伏时,三极管Q1不导通,且Vz没有电流流过,此时无Vout
【阶段2】:0.7伏=<R下端的电压<6.8伏时,三极管Q1导通,且Vz没有电流流过,此时Vout=Vz-0.7
【阶段3】:R下端的电压>=6.8伏时,三极管Q1导通,Vz被击穿,有电流流过,此时Vout=6.8-0.7=6.1V,稳定
我这么理解正确吗?
还有就是,如果说让Q1导通的目的是,让Q1的CE极之间分担多余的4-10V的压降,那么Vz被击穿后,有电流流过稳压二极管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根据反向特性,只有击穿后流过电流,才能稳压在稳定值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