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应用相关]

关于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开发

[复制链接]
楼主: 東南博士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2.3谐振逆变器结构的选择
    在前面第一章时讲到,感应加热逆变侧属于一种谐振型逆变器,它使负载电路工作
在谐振状态,完成电能向电磁能的转变。因此,逆变器在换流时可以有效的通过交流与
直流电路而实现减小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谐振型逆变
器又可以划分为电压型串联谐振逆变器以及电流型并联谐振逆变器,逆变电路结构主要
有包括全桥、半桥以及非桥式几种形式。市场上塑料加工行业许多的产品所选择的拓扑
结构一般都采用半桥和全非桥式结构这两种结构,功率较小,通常情况下不大于4kW a
想要实现和全桥输出相同大小的功率,对它的输入电流要求至少达到全桥三倍左右,由
于电流较大的原因,最终限制了大功率化[}ZO}。本文的目标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设计
出符合要求的的大功率感应设备,因此本文采用了全桥谐振逆变器拓扑结构。
2.3.1两种谐振逆变结构的比较
    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有全桥电压型串联谐振逆变结构以及电流型并联谐
振逆变器结构[}zy,分别如图10和图11所示。
    对比这两种电路的拓扑结构上可以得出:电压型的串联谐振逆变器拓扑结构与电流
型的并联谐振逆变器拓扑结构具有很多对偶特性。串联谐振逆变器使用大电容进行滤
波,在工作时,L与C上的电压矢量和大小为零,而对低频基波表现为低阻抗。并联谐
振逆变器采用大电感进行滤波,L与C上的电流矢量和大小为零,而对低频基波表现为
高阻抗。
    由以上的结果可见,无论是采用串联谐振或者是并联谐振,都要求在发生谐振时,
电感L和电容C之间可以实现能量的交换,L释放的磁场能量可以完全的转换为电容C
所储存的电能,相应的,当电容C将电能完全释放时候,也可以全部被以磁能的形式
被电感L吸收存储,两种能量的转换时形式相反而本质相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47 | 只看该作者
    上面己经有过介绍,两种谐振逆变器在结构上具有对偶性,因此使得它们的波形以
及电路等特性都表现为对偶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电压型串联谐振逆变器输入电压为矩
形波,输出电流为正弦波。相比较而言,电流型的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输入电流为矩形波,
输出电压为正弦波。两种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不相同,使得所选取的硬件也不同,因此
所用的保护电路的原理和元器件也不相同,其中电压型逆变器不需要串联大感性值的电
感,因为没有较大的感性阻抗,使得电压型逆变电路相对于后者而言对于电流的突变的
抑制效果比较差,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短路等大电流存在的可能,在电路设计中,选择在
两个晶体开关管驱动信号之间加入一个死区时间,可以根本上防止上下桥臂直通,除此
之外,电压型逆变器还要求开关器件的关断时间要尽量短。与前者相比,电流型逆变器
的缺点在于不能承受瞬时开路,瞬时开路会导致出现较大开路电压,危害电路安全,因
此,必须在两个相邻的驱动信号间加入一个重叠时间,同时所采用的二极管可以承受很
高的反向电压以及很大的正向电流。从工作的谐振频率来看,一般情况下电压型串联谐
振逆变器工作频率稍高于谐振固有频率,电流型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工作频率一般稍低于
固有谐振频率,这样可以降低二极管因反向恢复时间给系统带来冲击损害的风险[}z2}0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1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5 | 只看该作者
2.4.2逆变侧功率调节方法
    逆变侧功率调节有很多方法,其原理上都是通过改变逆变电路的开关管导通时序来
达到功率调节的目的。常用的调功方法有以下三种:
(1)脉冲频率调制
    脉冲频率调制(PFM)又称为扫描调功,属于频率开环调节,是一种常用的功率
调节方法[[24]。脉冲频率调制即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使阻抗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输
出功率。因此其电路与控制方法都相对简单,在实际应用中普遍使用电流闭环控制来搭
建控制系统。脉冲频率调制的缺点是当功率较低的时候会存在较大的无功能量交换,引
起直流侧电压上升,可能导致器件受损。除此之外,频率调制不好之处在于其线性度较
差,且频率的调节范围也不大。
(2)脉冲密度调制
    脉冲密度调制简称PDM调制,即通过控制开关管输出不同数量的脉冲,来控制输
出平均功率[[25]。就是通过控制使得逆变电路在一个周期内工作在谐振状态,下一个周期
内逆变电路则完全关闭,从而达到调功的目的。虽然PDM有着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
优点,但在操作的时候其加热不满足连续性,无法达到连续加热的效果,这也是其无法
广泛使用的原因。
(3)移相PWM调功
    移相PWM调功适用于直流侧采用不可控整流加电容滤波的方式提供直流输入电
压,其原理是通过控制输出驱动信号之间的移相角来改变输出脉冲的宽度,从而使功率
得到控制。在工作时,使某一桥臂始终与电流同相位,称之为固定臂,固定臂驱动信号
与电流过零信号同步,因此固定臂开关管工作在ZVS状态。另一组桥臂为移相臂,通
过改变桥臂驱动信号与电流信号的相位差来实现对脉冲宽度的调制。移相PWM具有调
功范围大、功率因数高、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势。
    综合以上对各种功率控制的分析,结合注塑机感应加热电源的工作特点,本文采用
PWM移相调功的方法对系统加热功率进行调节。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臂与移相臂都工作
在软开关状态下,不仅减少了开关损耗,而且调功范围大、动态性能好。
2.4.3感性移相PWM调功分析
    移相PWM调功分为容性移相PWM调功、谐振型移相PWM调功和感性PWM移
相调功三种[[26],其中感性PWM移相调功是使电路工作在感性状态下的一种移相调功方
式,具有功率因数高、容易实现软开关,适合应用于注塑机加热系统中,是本文研究的
重点。
    感性移相PWM调功电路如图12所示,其工作原理为:保持定相臂与电流的同相
位关系,当移相臂超前电流相位刀角时,逆变桥中开关管的开关频率稍高于电路的固有
谐振频率,此时谐振电路工作在偏感性状态。如图12所示,电压相位超前于负载电流
相位,开关管Q1与Q2工作在ZCS状态下,轮流导通1800。开关管Q3与Q4可以通
过并联电容器的方式工作在ZVS状态。二极管D 1, D2一直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D3,
D4工作在自然过零关断状态,所以不存在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5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6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6 | 只看该作者
    系统电源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三相工频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后转换为直流电
输入到逆变电路,经过全桥逆变电路逆变成交流电压,驱动负载工作。同时将负载电流
信号送入锁相环电路中,在锁相环中实现频率跟踪和相位检测算法后再输出PWM时钟
频率送入移相控制电路,为移相电路提供工作频率,同时根据系统给定信号来进行移相
PWM调功。最后移相电路将驱动信号送入IGBT的驱动电路中,此时IGBT以PWM波
的频率进行开通和关断,谐振频率就会自动被锁定,使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并输出系
统需要的功率。信号采集处理电路由传感器和A/D转换芯片组成,其原理为首先通过
传感器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采集的信号经过A/D转换电路实现从模拟量到数字量的
转换,从而转换成微处理器可操作的信号。对于系统中的电源从两个方面同时保护,即
硬件保护和软件保护,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键盘完成系统对输入控制的需求,显
示模块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显示,这两个硬件电路完成了人机交互功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7 | 只看该作者
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本章节主要完成对系统控制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1.1系统控制器的选取
    本文控制电路部分的主要芯片包括以下几种:STM32系列的微处理器芯片、温度
采集芯片、移相控制芯片、锁相环芯片和IGBT驱动芯片。上述芯片在市场上会有很多
型号可供选择,在选择芯片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如芯片的价格、封装、性能和型号等这
些都在考虑的范畴内,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选择最为合适的芯片。微处理器作为
系统的主要的控制芯片,其功能的种类、接口的数量、性能的强弱等因素影响着整个系
统的设计难度及运行的稳定性。
    经过对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本文选用STM32F103作为电磁加热系统的主控制芯片。
STM32系列单片机性能强大,其基于ARM内核,加上半导体自有特色的外设与总线
优化,让STM32拥有强大性能的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扩展性[f2}1。本文所选用的STM32
系列型号STM32F103的单片机是STM32系列的增强型产品[2810
3.1.2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感应加热系统的控制电路框图如图15所示,其中包括锁相环电路、移相控制电路、
负载信号检测电路、隔离驱动电路、负载信号采样电路、人机交互电路、温度传感电路。
其中锁相环电路实现频率跟踪与锁相的功能;移相控制电路实现了系统功率的调节;负
载信号检测电路用来实现对负载电压电流的检测比较;隔离驱动电路实现了对IGBT的
驱动与保护;人机交互电路实现了液晶屏显示输出与键盘输入;温度传感电路实现了对
负载温度的实时检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8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5:59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03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0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资深技术| | 2019-2-14 16:31 | 只看该作者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 “博士论文” ?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36 | 只看该作者
3.3移相控制电路的设计
    移相控制电路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其决定了整个加热系统的功率控制性能的好
坏。第二章中已经选用了逆变侧移相PWM调功的功率调节方式,并分析了移相调功的
原理。移相控制电路产生四路驱动信号送入IGBT驱动电路,控制开通关闭的时间来调
节功率。本节使用移相控制芯片来设计移相电路,并结合锁相环电路,使系统既能对谐
振频率进行跟踪锁相,又能对逆变电路进行移相调功。本文选择使用移相控制芯片
UC3879实现移相PWM控制。
3.3.1 UC3879芯片简介
    UC3879是UC3875芯片的升级版,是由Unitrode公司推出的移相控制IC}32}。其具
有解码,控制,驱动保护的功能,可以实现移相PWM驱动全桥逆变器调节功率的控制
作用。UC3879具有高达300kHZ的开关频率,且能控制输出0-100%的占空比信号。芯
片可单独对导通延时进行编程控制,具有软启动控制、欠电压锁定等功能。UC3879等
集成IC解决方案的出现,使移相电路设计过程得到了极大的简化。UC3879引脚图如
图18所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3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38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40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41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42 | 只看该作者

3.5 IGBT马区动电路的设计
3.5.1 IGBT驱动原理
    IGBT作为功率电路和驱动电路中常常使用的三端器件,分别包括G, E, S三个端
口。UGE为门极驱动电压。IGBT端口的导通和关断的电压、与其开关电压、时间以及
损耗等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的调整相关。从而为了保证IGBT能够在系统工作过程中始终
保持稳定的运行,所以综合考虑之后,在进行电路设计的时候,综合来看需要关注一下
几个问题的方面:
  C1)通常情况下,IGBT的驱动电压UGE综合考虑和计算之后应该保持在12V和18V
之间进行表示,实际应用时常常会采用15V的驱动电压,电压波形的调整率应该保持
在月0%左右。
  < 2 ) IGBT按照结构进行分类时应该划分到场控型器件一类中,其具有2.5V到SV区
间之内的阂值电压。输入阻抗的值在极性上来看属于容性,因此IGBT非常容易受到栅
极电压的影响,最终得到必须有一种阻抗形成的放电回路,因此就对驱动电路的设计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東南博士|  楼主 | 2019-2-14 16:43 | 只看该作者
出了更加稳定和安全的要求。
(3)通过参考资料和具体计算,得到门极的实际电压应该要保持高于SV。具体电路如
图25所示,当系统的关断电压低于SV的时候,可以判断出集电极的电压值的变化率
会导致IGBT产生误导通,从而使得系统不能得到有效的关断,因此,综合考虑后,系
统中常常选择的负极偏向电压的值为一9Vo



3.5.2 IGBT马区动电路设计
    IGBT因其工作频率高、功率大、导通电阻低、耐压高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
选用IGBT作为逆变电路开关管,其主要依靠驱动电路来保证其在实际应用的开关性能。
因此一个可靠的驱动电路是保证IGBT能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目前常用的IGBT驱动模块有PC929, EX841, M57962L等,其都能完成对IGBT
的驱动,但是EX841过电流保护时无法自锁,负偏压不足;M57962L不能降栅极电压
进行保护,只能实现IGBT的软关断,且控制精度不高。为了提高驱动性能和系统可靠
性,本文采用了门极驱动光藕芯片HCPL - 316J来进行驱动电路的设计。
    HCPL - 316J是一种带过流保护的光祸驱动芯片,其工作电压为15}30V,可提供
SOOns的开关时间,实现IGBT软关断。其驱动电压可达1200V,最高可驱动电流为
1 SOA,因此完全可以达到本系统的加热的电源的实际的需求。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