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好**!!!!坚决支持.

[复制链接]
楼主: lldwsw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lldwsw|  楼主 | 2007-6-17 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发表一片本人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成果,从武侠学技术

王重阳为什么能“武学天下第一”的原因分析



  本人熟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被他深厚的“佛道儒”思想所吸引,总有一种“天地人和”的感觉,可这种感觉只可意会,而不能具体的表述,深为苦恼!
昨天跟一个朋友在网上聊QQ,提到金庸小说,我发了一段我自认为金庸先生写得最好的一段武学评论给他,如下:

周伯通又道:“你师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儿尖儿,我虽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内家功夫诀窍,想来还不是他的敌手。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处,而全真派的武功却是没有止境,像做哥哥的那样,只可说是初窥门径而已。当年我师哥赢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尊号,决不是碰运气碰上的,若他今日尚在,加上这十多年的进境,再与东邪西毒他们比武,决不须再比七日七夜,我瞧半日之间,就能将他们折服了。”
出之“射雕英雄传”第十七回“左右互搏”

    上面这段话本人一直有一个很深的疑问,为什么王重阳的武功就能够没有止境呢?而其他的四绝就不能够达到他的高度。正在思考之时,来了一位同事,他也看到这段话,于是我们就讨论起来。如下:
常规学武之人无非重视两点:
1: 力度,也指内外功,抗打力。
2: 身法,也指灵敏度,轻功。

对于第一点,假设一般人的拳头力度是100公斤,那么学武之人的武功为150公斤,天才级别的为180公斤吧。问题是拳头永远不可能无限制的硬,所以力度永远是有限的,再提升一点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周伯通说“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儿尖儿,我虽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内家功夫诀窍,想来还不是他的敌手。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处”,这一点可以理解。
对于第二点身法,它受制于身体的重量和人体的爆发力,也就是说它的加速度也是有限的,因为牛顿定理 A = F / M,假设一般人的加速度能够达到5m/s2,那么那些轻巧之人的加速度达到7m/s2也就是非常了不起了,就算是顶尖高手,估计也高不了太多了。所以说身法也是有限制的,再说人体加速度太快,内脏还会受损。

那么武学上有什么是没有限制的呢?本人这段时间在做一个温控设备,用到了一个PID算法,他是控制领域的一个基本算法,一般这个算法都需要修改以满足一些低速设备的控制,我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冬天淋浴的时候温度控制,我们往往一开热水,结果太烫了,稍微调低一点,但不知道调多少,慢慢的调,直到调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温度,问题是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好几秒钟时间,太长了,在自动化控制上肯定受不了,所以需要一个算法,比如刚才说的PID算法,问题是普通的PID算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响应时间还是比较慢,于是大家改进的一个方法,加入了预测,根据之前的经验或者规律做出一个预测,这样就能提高响应速度,因为预测可以让一个问题类似于解方程或者说逻辑推理,那这个现在的处理器是非常擅长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电脑的CPU,他有一个CACHE,分为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因为CACHE太小了,为了提高取指准确性,加入了预测分支系统。还有ADPCM之类的音频压缩格式,就因为加入了预测,降低了编码量。

基于预测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响应的特点,本人试着把预测引入武学中研究,先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找到一些预测的根据,如下:

那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他要想通**的方法,然后去杀了他们报仇。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对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招数,他都想通了**的法子。
    出之“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九阴真经”


:“单以武学而论,这些魔教长老们也不能说真正已窥上乘武学之门。他们不懂得,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死招数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数,免不了缚手缚脚,只有任人屠戮。这个‘活’字,你要牢牢记住了。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

风清扬道:“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说‘各招浑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浑成’,而是根本无招。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寻,敌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令狐冲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喃喃的道:“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根本无招,如何可破?”

风清扬微微一笑,道:“这就是了。学武之人使兵刃,动拳脚,总是有招式的,你只须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敌。”令狐冲道:“要是敌人也没招式呢?”风清扬道:“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说不定是你高些,也说不定是他高些。”叹了口气,说道:“当今之世,这等高手是难找得很了,只要能侥幸遇上一两位,那是你毕生的运气,我一生之中,也只遇上过三位。”

田伯光那厮的快刀是快得很了,你却要比他更快。以你这等少年,和他比快,原也可以,只是或输或赢,并无必胜把握。至于我这等糟老头子,却也要比他快,唯一的法子便是比他先出招。你料到他要出甚么招,却抢在他头里。敌人手还没提起,你长剑已指向他的要害,他再快也没你快。”
                出之“笑傲江湖”第十章“传剑”

第十拳轻飘飘的打了出去。他微微点了点头,不待我拳力着身,便跨上两步,竟在这霎息之间,占了先机。” 
  无忌自然不懂跨这两步有甚么难处。张翠山却深知高手对敌,能在对手出招之前先行料到,实是极大的难事,通常只须料到一招,即足制胜,点头道:“了不起,了不起!”
                出之“依天屠龙记” 第八章 穷发十载泛归航

通过小说里这么多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金庸先生一直在强调高手之间的竞争就是“先机”的竞争,料敌之先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预测,通过分析对方当前的武功招式,预测下一步的动作,这样可以取得一个招式的时间,那么身法再快也不足以弥补一个招式的时间,这个我想就是王重阳,黄裳之辈天天在悟的东西吧。

今天早上我那个同事又来找我,谈到昨天的分析,提出事物的规律问题,预测必须要了解对方事物的规律,问题是这个规律怎么找,这个不是本人要谈的,但我觉得规律的寻找第一要有良好的基础,第二要有一个正确辨正的思维体系。
其实预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直就用着,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罢了,比如下棋,我们总是想着假设我方落子之后对方将会怎么下。会做菜的,能够想象自己下什么料能做出什么样的味道,也就是“大长今”里长今具有画出菜的味道的能力。等等之类的太多。

接下来谈谈应用“预测”的好处,举个例子:本人发现大多数人看书是顺着书本上的内容走的,看起来不累,容易融入,问题是往往看完就忘了,必须通过做题等手段才能巩固。这种类型的叫读书型。有一部分人看书不是这样看的,他是先看这本书的前言等,了解这本书或者这章节讲什么内容,然后自己先想一通,该怎么做怎么做,之后去跟书本印证,对比,若相同会很快理解,若不同可能苦苦分析原因,找出自己或者对方的缺点,若不如书上的高明,则大大感叹,心存佩服,问己之为何不如,寻找原因,时时如此学习思考,此人能不成大牛。这种类型的叫研究型。

国人往往喜欢玩虚的东西,不会把事物量化,比如“天地人和”,这种意境太高,高的让人琢磨不透,但又陶醉于这个所谓的境界之中。所谓的境界其实就是我们所理解不了的东西叫境界,本人一直想把一些境界具体化,也就是量化,在现实中找一个对应的,不要让他们太高深。西方这么多年的科技发展给我们一个答案就是一切都是可以量化的,不能量化是因为我们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的。


技术不能就是技术,不能老拘泥于技术,其实生活就是技术,从书本中,生活中学习技术,应用于生活,目的还是生活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平常人| | 2007-6-17 17:2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牛人,顶!

赞同楼主的观点,其实不管做什么,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coldra| | 2007-6-17 17:37 | 只看该作者

高人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gyt| | 2007-6-17 21:03 | 只看该作者

融会贯通

楼主从武侠说到技术,面面俱到,水平一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lixun00| | 2007-6-18 10:1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好,写的更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gtw| | 2007-6-18 13:01 | 只看该作者

着入点可以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lldwsw|  楼主 | 2007-6-18 13:54 | 只看该作者

多些各位捧场,本人主要是抛砖,希望能引你们的玉出来

多怪本人小孩子的时候不好好读书,文笔很差,现在看金庸小说,开始看他的写作技巧。

本人认为20世纪对中国“今后”影响最大的文人应该是“金庸”,百年后应该属于巨匠一类人物。

只是金庸小说有些时候漏洞太多了,虽然他老人家修补过,但架构,人物和情节太深入人心,他也无力登天了,估计这个将是后人指责他的最大的诟病。


其实何必太完美呢,大家明白其意就好。

对于文学
流传十年看作者
流传百年看文笔
流传千年看内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wszqw| | 2007-6-18 14:20 | 只看该作者

提问!

楼主内功浑厚,武林正派,偶喜欢~

楼主无私奉献,愿把自己的秘笈共享,造福一方;求索悟道,切磋指点,偶更喜欢~

问题:您空余的时间多吗?平均每天有多少上网时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lldwsw|  楼主 | 2007-6-18 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 wszqw

本人一周基本上6天在

在公司主要负责招聘,培训,电路审核,项目预研,基本不做具体工作。

也就是说一天都在网上瞎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liu_wenbin| | 2007-6-18 15:0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不错,找了很多资料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了解多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古道热肠| | 2007-6-18 15:14 | 只看该作者

杂事最耗时间

    楼主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但是努力的终极目标,我用单片机的最高境界是人机合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lldwsw|  楼主 | 2007-6-18 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对单片机也有很深的感情,有点“古道热肠”的人机合

能得到这么多大侠的推爱,是本人的荣幸,想想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容易的。
本人稍微自述一下本人的历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lldwsw|  楼主 | 2007-6-18 16:18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的经历

1:幼年时虽家道贫寒,幸父严母慈,给予很多的关爱,有一颗完整的心灵。
2:小学时得堂兄关照,经常给予零食和超级玛丽,当时游戏厅他家那边是按人时收费,我家这边是按机时收费,他说你家两个人玩跟一个人玩价格是一样的,就去你家那边玩吧,他出钱。他的恩情直到大学毕业后才算还上。
3: 初中时得一物理老师的喜欢,物理化学较好,同时开始学习电工学,痴迷于电学的神奇,虽无老师,但也看得不亦乐乎,二三极管,电子管,电机等都是那时所学。
4:高中时喜好发烧友,苦于无钱,经常到新华书店抄书。
5:大学时被迫当上电子协会会长,整天对着一大堆随身听维修。结果成绩很差,英语四级没过,没能去成“华为”。
6:毕业后去新东方学英语,结果睡觉3个月。
7:幸得朋友一言,进入了北京中科院半导体所,在那儿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大家都差不多。
8:半年后不满所里的无聊事情,更觉自己不会软件,经朋友推荐来到深圳做手机,从事软件工作。
9:一年半后自感软件不是自己所长,又重新转行做硬件,设计基带,射频,电源。
10:一年后朋友支持,一帮兄弟开始折腾。
11:半年后被现在老板买下,专注于手机及相关产品。


因为从小搞电路,对电路的细节比较通透,这是后面读书学到的人所不具备的。

所以邓老说的好,“电脑要从娃娃抓起”,IT也是一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燕南啸| | 2007-6-18 16:49 | 只看该作者

高手,学习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gtw| | 2007-6-18 18:22 | 只看该作者

我最懊悔的是

在这个话题上我还不太入边,没办法灌太多水给您抬人气。哈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lldwsw|  楼主 | 2007-6-18 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 gtw

有你们的认同,我会努力的。

女为乐己者荣,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的话真是太好了。

你的水平能够提高,才是关键

有空可以QQ联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古道热肠| | 2007-6-19 10:0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倒塌了!

  “女为悦已者容”,楼主也有失手之作。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lldwsw|  楼主 | 2007-6-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些小错误,说明自己是正常人,谢谢指出!

实用单片机第二版已经放到网上去了,各位刚学MCU的,觉得有必要,可以去下载


http://file.21ic.com/MCU/实用的单片机系统第二版.rar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gtw| | 2007-6-19 13:09 | 只看该作者

改为 士为知己者死,友为知己者灌 如何?^_^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youself| | 2007-6-19 13:51 | 只看该作者

工程

哈哈,楼主对MCU的理解超出常人啊。
始终MCU都只是一个工具,其实作为一个工程师,之所以叫“工程师”那么他就应该把MCU这样的工具最精确的应用于“工程”之中。
如何做到简单,适用,可复用,稳定。我想这是所有"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楼主的MS3,我个人觉得在某些场合,可能比uCos跟适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