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是个神奇滴玩意儿....
《电路》中有,《模拟电路》中有,且还有相当多的专著存在。
早就说过了,《模拟电路》涉及的是一系列的“功能性”电路,譬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等。不过运放居然可以出现在《电路》中,那是个什么样的神器?其实,这就是源于运放其“功能性”的单一理想特性,这基本可以与《电路》中的理想元件媲美。关于这点,二极管和三极管(BJT、FET)等都是不可比拟滴。
给个VFA理想运放模型(几句话的事情):
一)输入阻抗无穷大
二)输出阻抗无穷小
三)开环增益和带宽无穷大
其中“一”和“二”容易理解,知道“三”是什么吗?关于那个“三”估计没有几本书中给出明确的说法。这里,你有幸可以看到其说明了。先给个式子
A = A0/(1+s/p)
其意义就是,A0和p都趋于(正)无穷。
《电路》中的运放就是采用了这样的一个理想模型,使之摆脱了具体的物理实现,使其能和其它基本理想元件同台共舞。虽然我曾经说过,《电路》中关于运放的章节基本是个摆设(噱头),但其至少给出了运放的理想功能价值取向,和由此演化出来的一系列“理想”功能性电路。
步《电路》后尘,某些《模拟电路》书籍中也是先引入理想运放,然后才是器件模型,再后来给出基本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电流源(电流镜及有源负载)、输出缓冲等。其实,就算是放大器,正规的教材也是先引入基本的放大器模型(含源阻抗、输入阻抗、增益、输出阻抗等),然后才讨论具体的各种放大器的组态构成。
这种由上至下然后再由下至上的方式,不仅存在于教学中且还是设计的基本过程。
如果没有理想运放的概念,你就不能理解实际运放所追求的境界;而如果没有运放基本构件(譬如差分输入、电压放大、缓冲输出以及内部偏置和补偿等)的知识,也不可能理解任何一种具体的运放内部电路(虽然仅是个简单的原理示意图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