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sr的“不同意见”和我的看法并不矛盾,相反,可以说是我的看法的注解。在发达国家,设计工程中的仿真在1960S就已经有很多应用了,社会上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这方面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至于现在的发达国家,计算机仿真已经无孔不入,多少大型工业产品都已经无纸化生产了,仿真在这里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仿真必需基于数据模型,精密的数据模型是需要长期大量工作的积累才能得到,本身的价值远高于仿真软件本身,我这里不是简单的反对使用仿真,而是想要大家知道什么才是关键点,盲目的使用低层次仿真在现在的国内初学者中很常见,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欲速不达,这也是国人普遍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必然结果。
我在美国的侄女下个月才满7岁,已经写过论文,是的,在美国,小学一年级学生就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的核心就是通过观察、阅读、检索等手段来获取数据进而分析、处理数据来得出结论,脱离数据的结果基本上是在扯蛋,反观国内,即使是高等教育现实是个什么情况,无需多言了,再去问问坛子里大家熟悉的高手们,包括老t、老may、老hot、老王、HWM、xwj、蚂蚁、圈圈等众,哪个不是从实践中长期修炼出对电子电路、元器件等的深刻理解才成就其功力的?可以说这些都是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简单低层次的仿真很容易令初学者失去对原始数据的关心,自然谈不上什么理解,继而一切都成为空中阁楼,看看坛子里有多少“工程师”连初中程度的欧姆定律都不会用的现实吧,在这样的基础上去仿真,那么只能是假的真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