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ychang 于 2013-4-29 02:10 编辑
C1C2掉换位置,振荡频率不同,是因为未考虑三极管的极间电容。三极管各电极之间存在分布电容,下图即为2N2222A资料中给出的极间电容数据。
该振荡电路中C1与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分布电容并联,C2与发射结电容并联,但发射结分布电容远大于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振荡频率由C1C2串联后总电容和电感决定,显然C1=100pF和C1=47pF再和三极管极间电容并联后C1C2串联总电容是不同的,C1=47pF时串联后总电容较小,所以振荡频率较高。
C1C2对调,还会影响反馈量。图中可见,三极管构成共基极放大电路,其特点是输入阻抗较低而输出阻抗较高。C1并联于放大器输出端,是放大器的负载,C2并联于放大器输入端。显然C1=47pF时反馈量较大(电容小则容抗大,比较接近匹配),振荡较强(幅度大)。较强的振荡造成仿真波形切峰(负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