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为了使用case 语句而刻意制造一个变量。
case 语句应该用于处理简单的,容易分类的数据。如果你的数据并不简单,那可能使用ifelseif 的组合更好一些。为了使用case 而刻意构造出来的变量很容易把人搞糊涂,应该避免这种变量。比如:
char action = a[0];
switch (action)
{
case ‘c’:
fun1();
break;
case ‘d’:
…
break;
default:
break;
}
这里控制case 语句的变量是action。而action 的值是取字符数组a 的一个字符。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一些隐含的错误。一般而言,当你为了使用case 语句而刻意去造出一个变量时,真正的数据可能不会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映射到case 语句里。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用户输入字符数组a 里面存的是“const”这个字符串,那么case 语句会匹配到第一个case上,并调用fun1()函数。然而如果这个数组里存的是别的以字符c 开头的任何字符串(比如:“col”,“can”),case 分支同样会匹配到第一个case 上。但是这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个隐含的错误往往使人抓狂。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使用if-else if 组合。比如:
if(0 == strcmp(“const”,a))
{
fun1();
}
else i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