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总线原理及应用实例 (关键字:单片机 嵌入式 I2C 原理 实例 程序)
关键字:单片机 嵌入式 I2C 原理 实例 程序
公告:此资料部分来自网上,如有拷贝之嫌,敬请原谅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一种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最初用在音频和视频设备开发,如今主要在服务器管理中使用,其中包括单个组件状态的通信。例如管理员可对各个组件进行查询,以管理系统的配置或掌握组件的功能状态,
1 I2C总线特点
I2C总线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简单性和有效性。由于接口直接在组件之上,因此I2C总线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联成本。总线的长度可高达25英尺,并且能够以10Kbps的最大传输速率支持40个组件。I2C总线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支持多主控(multimastering), 其中任何能够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主总线。一个主控能够控制信号的传输和时钟频率。当然,在任何时间点上只能有一个主控。
2 I2C总线工作原理
2.1 总线的构成及信号类型
I2C总线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在CPU与被控IC之间、IC与IC之间进行双向传送,最高传送速率100kbps。各种被控制电路均并联在这条总线上,但就像电话机一样只有拨通各自的号码才能工作,所以每个电路和模块都有唯一的地址,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I2C总线上并接的每一模块电路既是主控器(或被控器),又是发送器(或接收器),这取决于它所要完成的功能。CPU发出的控制信号分为地址码和控制量两部分,地址码用来选址,即接通需要控制的电路,确定控制的种类;控制量决定该调整的类别(如对比度、亮度等)及需要调整的量。这样,各控制电路虽然挂在同一条总线上,却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I2C总线在传送数据过程中共有三种类型信号, 它们分别是:开始信号、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
开始信号: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表示开始传送数据。
结束信号:SCL为低电平时,SDA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表示结束传送数据。
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IC在接收到8bit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IC发出特定的低电平脉冲,表示已收到数据。CPU向受控单元发出一个信号后,等待受控单元发出一个应答信号,CPU接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继续传递信号的判断。若未收到应答信号,由判断为受控单元出现故障。
目前有很多半导体集成电路上都集成了I2C接口。带有I2C接口的单片机有:CYGNAL的 C8051F0XX系列,PHILIPSP87LPC7XX系列,MICROCHIP的PIC16C6XX系列等。很多外围器件如存储器、监控芯片等也提供I2C接口。
3 总线基本操作
I2C规程运用主/从双向通讯。器件发送数据到总线上,则定义为发送器,器件接收数据则定义为接收器。主器件和从器件都可以工作于接收和发送状态。 总线必须由主器件(通常为微控制器)控制,主器件产生串行时钟(SCL)控制总线的传输方向,并产生起始和停止条件。SDA线上的数据状态仅在SCL为低电平的期间才能改变,SCL为高电平的期间,SDA状态的改变被用来表示起始和停止条件。参见图1。
图1 串行总线上的数据传送顺序
3.1 控制字节
在起始条件之后,必须是器件的控制字节,其中高四位为器件类型识别符(不同的芯片类型有不同的定义,EEPROM一般应为1010),接着三位为片选,最后一位为读写位,当为1时为读操作,为0时为写操作。如图2所示。
图2 控制字节配置
3.2 写操作
写操作分为字节写和页面写两种操作,对于页面写根据芯片的一次装载的字节不同有所不同。关于页面写的地址、应答和数据传送的时序参见图3。
图3 页面写
3.3 读操作
读操作有三种基本操作:当前地址读、随机读和顺序读。图4给出的是顺序读的时序图。应当注意的是:最后一个读操作的第9个时钟周期不是“不关心”。为了结束读操作,主机必须在第9个周期间发出停止条件或者在第9个时钟周期内保持SDA为高电平、然后发出停止条件。
图4 顺序读
4 实例:X24C04与MCS-51单片机软硬件的实现
X24C04是XICOR公司的CMOS 4096位串行EEPROM,内部组织成512×8位。16字节页面写。与MCS-51单片机接口如图5所示。由于SDA是漏极开路输出,且可以与任何数目的漏极开路或集电极 开路输出“线或”(wire-Ored)连接。上拉电阻的选择可参考X24C04的数据手册。下面是通过I2C接口对X24C04进行单字节写操作的例程。流程图及源程序如下:
图5 X24C04与51单片机接口
I2C总线与2404芯片实验主要时序程序
/*本程序以P3.7位sda,以P3.6为scl,所用芯片为AT2404*/
#include<reg51.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sda=P3^7;
sbit scl=P3^6;
sbit wp=P3^5;
void Delay(uint j) //延时程序
{
uint i;
for(i=0;i<j;i++)
;
}
void Start() //启动程序
{
scl=1;
sda=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da=0;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0;
}
void Stop() //停止程序
{
scl=1;
sda=0;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da=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0;
}
void Ack() //应答信号程序
{
scl=1;
sda=0;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0;
}
void Nack() //非应答信号程序
{
scl=1;
sda=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0;
}
void Send(uchar Data) //发送字节程序
{
uint Bitcount;
uchar temp;
for(Bitcount=0;Bitcount<8;Bitcount++)
{
temp=Data;
scl=0;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if((temp&0x80)==0x80)
sda=1;
else
sda=0;
scl=1;
temp=Data<<1;
Data=temp;
}
scl=0;
}
uchar Read(void) //读取字节程序
{
uint Bitcount=8,temp=0;
sda=1;
do {
scl=0;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scl=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if(sda)
temp=temp|0x01;
else
temp=temp&0xfe;
if(Bitcount-1)
temp=temp<<1;
Bitcount--;
}while(Bitcount);
return temp;
}
void WriteToRom(uchar Data[],uchar Add,uchar Num) //把Data[]Num个数发送到以Add为起始地址中
{
uchar i;
uchar *PData;
PData=Data;
for(i=0;i<Num;i++)
{
Start();
Send(0xa0);
Ack();
Send(Add+i);
Ack();
Send(*(PData+i));
Ack();
// Stop();
Delay(2000);
}
}
void ReadFromRom(uchar Data[],uchar Add,uchar Num) //读以Add为起始地址的Num个数读取到数组Data[]中
{
uchar i;
for(i=0;i<Num;i++)
{
Start();
Send(0xa0);
Ack();
Send(Add+i);
Ack();
Start();
Send(0xa1);
Ack();
*(Data+i)=Read();
scl=0;
Nack();
Stop();
}
}
void main()
{
uint i;
uchar Num[8]={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wp=1;
WriteToRom(Num,0,8);
Num[0]=0;
Num[1]=0;
Num[2]=0;
Num[3]=0;
Num[4]=0;
Num[5]=0;
Num[5]=0;
Num[6]=0;
Num[7]=0;
ReadFromRom(Num,0,8);
while(1)
{
for(i=0;i<8;i++)
{
P2=Num;
Delay(20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