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与仿真》,哈工大 天书,
第1章 绪论<br /><br />1.1 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br />1.2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历史<br />1.3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发展趋势<br />1.4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应用<br />1.4.1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br />1.4.2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br />1.4.3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教育与训练中的应用<br />1.4.4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br />1.5 关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几点补充<br />参考文献<br /><br />第2章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br /><br />2.1 系统建模的概述<br />2.1.1 系统建模的分类<br />2.1.2 建模方法的分类及建模原则<br />2.1.3 建模步骤的划分<br />2.2 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br />2.2.1 抽象<br />2.2.2 归纳<br />2.2.3 演绎<br />2.2.4 类比<br />2.2.5 移植<br />2.3 图解建模法<br />2.3.1 图的概念<br />2.3.2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模型<br />2.3.3 网络模型的有向图结构<br />2.3.4 权值的设定<br />2.4 层次分析法<br />2.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br />2.4.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br />2.4.3 层次分析法的实例<br />2.5 概率统计法<br />2.5.1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br />2.5.2 聚类分析在群决策问题中的运用<br />参考文献<br /><br />第3章 连续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br /><br />3.1 连续系统模型的概述<br />3.2 微分方程建模方法<br />3.2.1 新产品销售模型<br />3.2.2 弱肉强食模型<br />3.3 分布参数建模方法<br />3.3.1 分布参数系统模型研究的必要性<br />3.3.2 分布参数模型的数学描述<br />3.3.3 分布参数系统模型的特点<br />3.3.4 一个典型的分布参数系统例子<br />3.4 频域建模方法<br />3.4.1 替换法<br />3.4.2 根匹配法<br />3.5 连续系统数值仿真方法<br />3.5.1 数值积分法<br />3.5.2 数值积分的稳定性分析<br />3.5.3 分布参数系统仿真算法<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4章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 <br /><br />4.1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br />4.1.1 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要素<br />4.1.2 离散事件仿真模型的部件与结构<br />4.2 Petri网建模<br />4.2.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br />4.2.2 条件/事件系统<br />4.2.3 库所/变迁网<br />4.3 活动循环图法和实体流图法<br />4.3.1 活动循环图法<br />4.3.2 具有逻辑实体和到达活动的ACD<br />4.3.3 实体流图法<br />4.4 排队系统<br />4.4.1 排队系统的基本概述<br />4.4.2 单服务员排队服务系统的仿真方法<br />4.4.3 快餐店排队问题<br />4.5 库存模型<br />4.5.1 库存系统的基本概念<br />4.5.2 确定型库存系统<br />4.5.3 随机型库存系统<br />4.5.4 库存系统的仿真方法<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5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 <br /><br />5.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本策略<br />5.1.1 事件调度法<br />5.1.2 活动扫描法<br />5.1.3 进程交互法<br />5.2 仿真时钟推进机制<br />5.3 消息驱动的仿真机制<br />5.4 混合系统仿真策略<br />5.4.1 混合系统的一般模型<br />5.4.2 混合系统的仿真算法<br />5.5 蒙特卡罗仿真方法<br />5.5.1 蒙特卡罗法概述<br />5.5.2 股票价格的蒙特卡罗仿真<br />5.5.3 蒙特卡罗法在系统可靠性仿真中的应用<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6章 随机模型的确定 <br /><br />6.1 随机模型概述<br />6.2 已知分布类型估计分布参数<br />6.2.1 分布参数的类型<br />6.2.2 分布参数估计<br />6.3 假定分布类型<br />6.3.1 归纳统计量法<br />6.3.2 直方图法<br />6.3.3 概率图法<br />6.4 经验分布<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7章 随机变量的实现 <br /><br />7.1 随机变量实现的概述<br />7.2 随机数发生器设计<br />7.2.1 线性同余法<br />7.2.2 混合同余法<br />7.2.3 乘同余法<br />7.2.4 取小数法<br />7.2.5 其他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br />7.3 随机数发生器测试<br />7.4 随机变量实现的原理<br />7.4.1 逆变法<br />7.4.2 组合法<br />7.4.3 取舍法<br />7.4.4 卷积法<br />7.5 常用分布类型随机变量的实现<br />7.5.1 常用连续分布类型随机变量的实现<br />7.5.2 常用离散分布类型随机变量的实现<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8章 高层建模与仿真方法 <br /><br />8.1 面向对象的建模与仿真<br />8.1.1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br />8.1.2 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技术<br />8.1.3 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br />8.1.4 面向对象的连续系统的建模与仿真<br />8.2 统一建模语言UML<br />8.2.1 UML的起源<br />8.2.2 UML语义<br />8.2.3 UML的图形表示<br />8.2.4 UML的特点<br />8.3 基于Agent建模方法<br />8.3.1 Agen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r />8.3.2 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br />8.4 多分辨率建模技术<br />8.4.1 概述及多分辨率建模的发展历史<br />8.4.2 多分辨率建模的基本概念<br />8.4.3 研究多分辨率建模的必要性<br />8.4.4 目前的研究方法的介绍<br />8.4.5 模型间的一致性问题<br />8.4.6 高层体系结构下多分辨率建模的实现问题<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9章 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综述 <br /><br />9.1 建模与仿真VV&A概述<br />9.1.1 VV&A的基本概念<br />9.1.2 VV&A的一般原则<br />9.1.3 VV&A作用于M&S生命周期<br />9.2 校核与验证的技术与方法分类<br />9.3 随机模型拟合优良度常用检验方法<br />9.3.1 X2检验<br />9.3.2 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br />9.4 仿真系统输出统计分析<br />9.4.1 置信区间法<br />9.4.2 谱分析法<br />9.5 贝叶斯方法<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10章 分布式交互仿真 <br /><br />10.1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起源、发展与意义<br />10.1.1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起源及发展历程<br />10.1.2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意义与应用<br />10.2 DIS<br />10.2.1 DIS系统的设计原则<br />10.2.2 DIS系统的关键技术<br />10.2.3 DIS系统体系结构<br />10.2.4 现有DIS标准简介<br />10.3 高层体系结构<br />10.3.1 高层体系结构的起源<br />10.3.2 HLA的组成<br />10.3.3 HLA规则<br />10.3.4 对象模型模板<br />10.3.5 RTI接口规范分析<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11章 常用建模与仿真工具简介 <br /><br />11.1 Matlab简介<br />11.1.1 矩阵生成和运算<br />11.1.2 复杂矩阵运算<br />11.1.3 程序控制流与函数M-文件<br />11.1.4 图形输出功能<br />11.1.5 高级数值计算<br />11.1.6 Simulink<br />11.2 Swarm——multi-Agent的仿真平台<br />11.2.1 Swarm与复杂适应系统简介<br />11.2.2 Swarm的逻辑结构<br />11.2.3 Swarm仿真系统结构<br />11.3 HLA仿真开发平台<br />11.3.1 LabWorks介绍<br />11.3.2 pRTI介绍<br />11.3.3 其他HLA开发平台<br />参考文献 <br /><br />第12章 建模与仿真实例汇编 <br /><br />12.1 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泄露扩散仿真<br />12.1.1 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泄露后的自由扩散过程仿真<br />12.1.2 密闭空间内的气体泄露后的对流扩散仿真<br />12.1.3 密闭空间打开通风口时气体对流扩散仿真<br />12.2 调节作用下投资策略的模型<br />12.2.1 项目价值路径的模拟<br />12.2.2 期权定价公式<br />12.2.3 数值求值期权价值<br />12.2.4 调节作用参数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分析<br />12.3 三峡船闸运行二维可视化仿真<br />12.4 肿瘤细胞生成模型及仿真<br />12.4.1 含有抑制物质的肿瘤生长模型<br />12.4.2 含有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数学模型<br />12.5 钙离子扩散仿真<br />12.5.1 钙振荡的意义<br />12.5.2 钙的调控机制<br />12.5.3 钙振荡形成机制的几种学说<br />12.5.4 三磷酸肌醇影响钙释放的数学模型<br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