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机构与风诺曼结构研究

[复制链接]
 楼主| 走南闯北 发表于 2007-6-2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目前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来分有两种,即哈佛机构与冯诺蔓结构。我所熟悉的是哈佛机构。所以目前仅仅认识到在单片机中哈佛结构优于冯诺蔓结构。<br />一,&nbsp;&nbsp;&nbsp;&nbsp;从单片机特性考虑。单片机主要面向测控对象,这就决定了单片机有大量的程序代码,而只有少量的数据代码。而哈佛结构把程序和数据分开,使用容量较大的ROM来固化代码(程序在ROM中运行,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可靠性高)使用较小的RAM放数据<br />二,&nbsp;&nbsp;&nbsp;&nbsp;可靠性高,如果程序当机,由于rom,ram,分开,只要不掉电,ram中的数据有可能不丢失,这样就有可能恢复程序<br />三,&nbsp;&nbsp;&nbsp;&nbsp;从指令执行速度考虑,如果是冯诺蔓结构则取指令和存储数据占用同一总线,数据流受到限制。如果哈佛结构由于ROM&nbsp;,RAM分开所以取指令与数据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实现指令的流水线机制,指令执行速度大大提高<br />四,&nbsp;&nbsp;&nbsp;&nbsp;从代码编译效率考虑,由于ROM,RAM&nbsp;分开,所以取数据总线与取程序总线宽度可以不一样,PIC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大取程序总线的宽度做到一个指令占一个字节,这样在本质上还能做到指令运行抗干扰能力强<br /><br />&nbsp;&nbsp;&nbsp;以上是我感觉哈佛结构优越的地方,但是现在ARM和PC都是冯诺蔓结构,为什么用这种结构还请各位高手补充!!!
xieyuanbin 发表于 2007-6-22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本问题.

哈佛结构指令总线要和指令一样宽,还要多一个数据总线,成本上要增加很多.另外冯.诺伊曼结构的比如51系列,不需要自己研发,直接买过来稍稍做些改动就可以了,很多成熟的方案.
zhiwei 发表于 2007-6-2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结构一般注重

的是系统的指令及数据的吞吐量,一般都会采用risc指令集以提高速度。51的架构现在虽然过期免费,但是它的门数量绝对比pic多,所以硅片面积和功耗控制都不易。
suneye 发表于 2007-6-2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佛结构

哈佛结构虽然好用,但要替代冯.诺伊曼结构似乎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楼主| 走南闯北 发表于 2007-6-2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51是哈佛结构

51是哈佛结构,不是冯诺曼结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

主题

64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