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电路板上的“黑疙瘩”,里面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很多日用电子产品都非常便宜,比如计算器、遥控器之类的,它们实在太便宜了,以至于成本控制的过程不允许让生产厂商将每一片芯片都封装好,于是“牛屎片”便产生了。

u=602599306,932463197&fm=170&s=86C1AAF83023CAF74410E644030070DF&w=250&h=188&img.jpg

它的学名叫做COB(Chip On Board),你一定在很多便宜的电子产品中见到它。这种封装形式采用黑色的树脂将切割好的晶圆盖住,从中引出你所需要的引脚,并不需要更加精细的封装加工,也不需要什么引脚。整个芯片最脆弱的部分就被简单的保护起来。晶圆直接连接在电路板上。这样的设计基本没有考虑到要复用和修理的问题,用坏了就再买新的——是这种设计的基本思想。你想真的拿成品中的“牛屎片”来做些别的设计吗?

u=1171715215,3874733413&fm=170&s=87802CE09E7AC3C660B149080300C0CD&w=479&h=336&img.jpg

你不可能把它们从电路板上完好无损的拆下来,我们又没有任何关于其功能、引脚排布、部件号等信息或文档可以参考。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一个已有的手柄,将其功能移植进去。

u=3143274807,340288211&fm=170&s=04204EB5185202CCDCB1403703000061&w=640&h=480&img.jpg

当然,他很明确的知道这个“芯片”的功能和作用,并且通过实验也找到了该芯片的引脚功能和数据输出格式。这样,他就可以在自己的设计中也使用这块“芯片”了。平常我们自己使用这种“芯片”的机会可能不多,如果你想用的话,少不了要对外围电路进行一番摸索


发表于 2018-8-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发表于 2018-8-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8-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叉叉
发表于 2018-8-2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以前常用的,就是裸片IC,放到PCB上绑定线路,以前我们做液晶屏模块的都是用这些,那是封装片很贵
发表于 2018-8-2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骚得一匹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几块钱的玩具,还有那种用电池的玩具枪都是用的这个玩而已,还有电子门铃都是这个东西做的电路。
发表于 2018-9-1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优势就是便宜,几块钱的东西或者几毛钱的东西,语音芯片生日快乐!
发表于 2018-12-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666秀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一笑 发表于 2018-9-17 19:53
优势就是便宜,几块钱的东西或者几毛钱的东西,语音芯片生日快乐!

老铁,没毛病。
发表于 2019-5-1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form
发表于 2019-6-18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猪!你怎么了?
个人签名: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或者答复还可以,请给我点赞,谢谢。

2045

主题

16347

帖子

222

粉丝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