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教育风格,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7-15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7-15 19:34 编辑


逛了论坛这么久,交流这么多,熟悉的朋友应该明显感觉到思维模式的不同,尤其是解决模电的方法,大不相同。

两种不同的风格碰撞,相互之间都感觉难以适用,你看我怪怪的,我看你也怪怪,总之,都感觉到怪。


问题的根源,在于双方的师傅不同。不同的教育风格,培养出不同风格的学生。

下面详细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两种风格的不同。

比较的对象,是讲同样话题------这里是滤波器-----看看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讲法。


普通老师讲滤波器,是非常呆板的列方程、解方程,累的呼哧呼哧在那推导传递函数,最后根据传递函数的特征,说这是某某滤波器,然后给出截止频率、参考增益等数据。







这种讲课模式,我们称为经典模式。




再来看看SEU的冯教授,这种我比较喜欢的上课风格,上课不容易打盹,也不像个傻子一样在那读PPT,相关视频也就20分钟,大家可以到B站去搜:








这第二种模式,才是正宗的电路分析方法,工作中惯用的、实用方法,讲究的是直观的理解电路,简单高效,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推导传递函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7-15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7-15 20:06 编辑

传递函数直接写答案法:


第一步,电容断开,此时传递函数可以直接写出来,是两电阻之比的反相:








第二步,求电容两端的输入阻抗:








分子中的Z1最好求,因为它是令输出电压为零(VF3=0)的输入阻抗:








如上图所示,因为运放输入端的虚短,而同向端是接地的,两者共同了决定了测试电压源的负极端电压=0,


既然VT的两端电压都是零,意味这儿阻抗为零,所以传递函数的分子就剩个1了:









而分母中的那个Z,是令激励为零时从C3两端看进去的输入阻抗:










由于运放输入虚短,Rg中电流为零;由于运放输入续断,反相端输入电流为零,那么测试电压源中的电流,只能流过反馈电阻Rf,所以很明显分母中的Z为Rg.


综上所述,传递函数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2013137 发表于 2020-7-16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雪山飞狐D 发表于 2020-7-1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linzhiqi1 发表于 2020-7-24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为什么要“累的呼哧呼哧在那推导传递函数”,这种代数变换在中学已经严格训练过了,大学不用再练习了。用信号流图法,各种变换多端的有源滤波器,带入梅森公式直接就得到传递函数了。做到“直观的理解电路,简单高效,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推导传递函数”。为什么目前都不讲信号流图方法。

评论

你对国内的高中教育期待有点高  发表于 2020-7-29 08:43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7-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linzhiqi1 发表于 2020-7-24 10:10
不知道为什么要“累的呼哧呼哧在那推导传递函数”,这种代数变换在中学已经严格训练过了,大学不用再练习了 ...


道理讲起来是简单的,做起来就难了。

走一个!如下图所示,请问这个电路的电压增益是???(用梅森增益公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