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 二极管在继电器输出回路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zhuyemm 发表于 2016-11-2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淡定,淡定,淡定……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6 1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1-26 07:54
您说四足蛇的指原有回路有些原件不必要?
我比较笨,能否解释的清晰一点
谢谢了 ...

嗯,这个双向限制电压幅度,是电路可能起到的作用,原理可以限制上下两点之间的电压,譬如说在7.5V以下。这个预期存在的电压可有3个来源:自生,右侧或左侧,并且必须是交变或不确定方向的。符合这个条件只有左侧,而由左向右的干扰又不可能形成差模,所以并联俩二极管于干扰无关。

以上还是推测。楼主再次测绘一个局部电路原理图,带上数值,不要框图,也许好猜一些。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6 1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曲线是普通2极管作续流时,线圈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蓝色曲线是稳压管作续流时i与t关系示意。
哪种情况下继电器可能释放得更快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econd_chan 发表于 2016-11-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限幅度
yu515301489 发表于 2016-11-2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6-11-25 13:29
答案就只在这儿。一般的續流是反并二极管,则續流是短暫而电流大,则经由继电器线圈幅射出来的也是短暫而 ...

mark
 楼主|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1-2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6 10:06
嗯,这个双向限制电压幅度,是电路可能起到的作用,原理可以限制上下两点之间的电压,譬如说在7.5V以下。 ...

框图和实物其实基本一致了,因为二极管或者磁珠都无法得知型号(其实我都不能确认是磁珠还是filter)
需要测试哪个值会更有帮助呢,我等下再去测试看看。
这两天发烧了,实在是头晕眼花,效率低下。
麻烦您分析回帖,我还没有及时回复,实在万分抱歉
3781113 发表于 2016-11-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5 20:31
1. 也就是控制个普通电源,有必要加快50mS吗?
2. 注意到电路采用双向对称结构,为什么?

我觉得16L说的有道理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1-28 13:41
框图和实物其实基本一致了,因为二极管或者磁珠都无法得知型号(其实我都不能确认是磁珠还是filter)
需 ...

能看懂25楼图,最好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3781113 发表于 2016-11-28 14:06
我觉得16L说的有道理

16L看不懂,把你的理解说说
 楼主|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2-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nmercury 于 2016-12-2 16:55 编辑

2016/12/2 更新
具体的回路如附件所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2-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6-11-26 10:06
嗯,这个双向限制电压幅度,是电路可能起到的作用,原理可以限制上下两点之间的电压,譬如说在7.5V以下。 ...

我在28楼更新了下 麻烦再看下
谢谢
Lgz2006 发表于 2016-12-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gz2006 于 2016-12-3 06:01 编辑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2-2 14:10
我在28楼更新了下 麻烦再看下
谢谢


32L已阅
推测设计者意图在于,吸收从触点3-4的负载侧,向左线圈侧的1-2两点之间的,“差模”干扰电压。
我认为这是多虑的。

较之1和/或2对FG的“共模”干扰,可能更易于产生。
真有必要,也应在D1与D2的公共阳极端加接FG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霍仲 发表于 2016-12-5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图用什么软件化的?
 楼主|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2-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霍仲 发表于 2016-12-5 00:59
楼主的图用什么软件化的?

zuken
 楼主| danmercury 发表于 2016-12-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6-12-2 20:51
32L已阅
推测设计者意图在于,吸收从触点3-4的负载侧,向左线圈侧的1-2两点之间的,“差模”干扰电压。
...

所以这里接2个稳压管的实际效果并不一定比一个续流二极管来的好?
Lgz2006 发表于 2016-12-5 1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达不到预期目的】,而【预期标的又不存在】。
11ZJt1022 发表于 2016-12-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极管是稳压二极管
他们都是保持电压稳定
在通时高电压
在断开时低电压
datouyuan 发表于 2016-12-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touyuan 于 2016-12-8 10:25 编辑
king5555 发表于 2016-11-25 13:29
答案就只在这儿。一般的續流是反并二极管,则續流是短暫而电流大,则经由继电器线圈幅射出来的也是短暫而 ...

这个感觉不对,尽然有这么多人认同.
"一般的续流"反而是时间最长的,也就是干扰最小的.采用其它措施都会使时间缩短,瞬间干扰会加大.
电子0 发表于 2016-12-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baoren 发表于 2016-12-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这种接法,可能我已经落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