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24) {
[14774582]=>
int(14774582)
[14778264]=>
int(14778264)
[14778266]=>
int(14778266)
[14778308]=>
int(14778308)
[14800746]=>
int(14800746)
[14800748]=>
int(14800748)
[14800749]=>
int(14800749)
[14800763]=>
int(14800763)
[14800765]=>
int(14800765)
[14800766]=>
int(14800766)
[14800791]=>
int(14800791)
[14800792]=>
int(14800792)
[14800793]=>
int(14800793)
[14800794]=>
int(14800794)
[14800795]=>
int(14800795)
[14800796]=>
int(14800796)
[14800800]=>
int(14800800)
[14800803]=>
int(14800803)
[14800805]=>
int(14800805)
[14800808]=>
int(14800808)
[14800809]=>
int(14800809)
[14800810]=>
int(14800810)
[14800811]=>
int(14800811)
[14800812]=>
int(14800812)
}
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 第2页 - 芯圣MCU芯圣MCU官方技术支持论坛
采用数字滤波算法,提取最逼近真值的数据。
使用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方法,去除离散尖脉冲干扰。
|
|
|
|
设计可靠的上电复位电路,确保系统正常启动。
加入掉电检测电路,防止电源异常导致系统故障。
|
|
|
|
在单片机电源输入端加入滤波电路,如π形滤波器(由电容和电感组成),以减少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
|
|
|
|
保持信号线尽可能短和粗,以降低导线电阻和信号传输延迟,减少辐射和耦合。高速信号线和慢速信号线应当分开布局,避免相互干扰。对于高频信号线,要注意其走向和长度,避免形成天线效应而向外辐射干扰。
|
|
|
|
合理布置器件,将相互有关的器件尽量靠近。
时钟发生器、晶振和CPU的时钟输入端要相互靠近。
易产生噪声的器件、大电流电路应尽量远离逻辑电路。
使用差分信号和屏蔽线,减少电磁干扰。
|
|
|
|
为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可以将IC器件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尽量少使用IC座,以减少电路板的连接点,从而降低噪声/干扰问题产生的概率。
|
|
|
|
优化程序结构,减少中断使用,避免使用复杂的算法,以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
|
|
|
在I/O口增加上拉电阻,选择合适的阻值(一般为4K-20K)。
在强干扰场合,使用外部上拉电阻,并选择较小的阻值(如1K)。
在I/O口并联小电容,滤除高频干扰信号。
|
|
|
|
采用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或混合接地等方式,确保接地良好。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最后通过磁珠或电感连接在一起,避免数字信号的干扰通过地线传入模拟电路。
|
|
|
|
对于一些对干扰敏感的系统,可以采用电源隔离技术,如使用隔离变压器、DC - DC 隔离模块等,将单片机系统与外部电源隔离开来,避免干扰通过电源线路传入系统。
|
|
|
|
对模拟信号进行多次采样,使用均值滤波或中位值滤波等方法,去除噪声。
在程序中加入去抖动算法,减少输入信号的干扰。
|
|
|
|
在关键代码段插入冗余指令(如NOP),防止程序因干扰而跑飞。
使用软件陷阱捕获乱飞的程序,将其引向复位入口。
|
|
|
|
使用光耦或磁耦隔离器来隔离输入输出信号,防止外部干扰通过信号线进入系统。
|
|
|
|
对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过程,可以采用屏蔽线、双绞线等传输线屏蔽技术,以减少外界干扰。
|
|
|
|
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延迟和反射。
避免使用长引线和过多的过孔,减少信号畸变。
|
|
|
|
在满足系统速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因为高速更容易产生噪声和干扰问题。
|
|
|
|
对开关量输出信号进行重复输出,提高输出接口的抗干扰性能。
对于用锁存器输出的控制信号,采取多次输出的措施。
|
|
|
|
在关键位置使用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等抗干扰元件。
对于大功率器件,尽量将其放在电路板边缘,并单独接地。
|
|
|
|
在单片机的电源引脚附近放置去耦电容,以提供局部电源并滤除高频噪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