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静态驱动在 5mA 以上即可获得满意的亮度,一般设置成 7~15 mA。
动态时,需考虑占空比的因素。如LZ的方案,每个数码管点亮的占空比为 1/4 = 25%。假设静态时能获得满意亮度的驱动电流为 10mA,则动态时为获得相同的亮度,驱动电流应为 10mA / 25% = 40mA。如果 8 段被同时点亮,则电流高达 320mA。一般单片机端口的驱动电流在 20mA~25mA。为了获得 320mA 的驱动能力,通常需要外接三极管驱动。LZ的方案中就是接在 LED_1~LED_4 这四个节点。
至于LED_A~LED_H 是否外接三极管驱动,根据成本、性能等方面因素取舍。如果因成本原因不外接三极管驱动,则每个笔段的驱动电流最大为 20mA (建议设置为 18mA),相当于静态驱动电流 4.5mA —— 亮度勉强可以接受。由于这时端口驱动电流接近极限,单片机的可靠性将大打折扣。所以,从设计质量考虑,LED_A~LED_H 也应该外接三极管驱动。
【提醒】
一旦采用单片机直接驱动的方案,应同时核算下单片机的总电流,确定在安全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