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汇集网友智慧,解决技术难题

21ic问答首页 - 全球五大光催化CO₂还原仪器厂商盘点,你知道几个?

仪器 光电 电化学 实验

全球五大光催化CO₂还原仪器厂商盘点,你知道几个?

chemistry2025-10-22
  光催化CO₂还原技术是集成光学、催化与材料科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具有极高的科研门槛与技术壁垒。随着人工光合作用与碳循环转化研究的持续推进,从基础实验到中试验证阶段,对反应体系的光源稳定性、气液固界面控制与产物检测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综合考量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力、应用成熟度与品牌口碑等多个维度,对国内外在光催化CO₂还原测试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厂商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比较,旨在为科研用户与工程化应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仪器选型依据。
1. 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泊菲莱科技(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科研仪器设备,自主拥有多项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精细化工、药物合成等科研领域,同时出口海外。泊菲莱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企业精神创见、实干、卓越
代表仪器

μGAS1000微量气体反应评价系统:由泊菲莱科技基于多年在气密性玻璃反应系统领域的研发经验自主打造,专为光催化CO₂还原等气体产物实验设计。其模块化结构与高精度气路控制设计,使科研人员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多反应体系切换与产物定量分析,满足从基础研究到工艺放大的多层次实验需求。

PLR-CTPR 流动相光催化反应系统:该系统创新引入超声雾化技术,将液态反应介质转化为微细液滴,有效扩大气--固三相接触界面,大幅提升反应传质效率。雾化后的小液滴随气流同步抵达催化剂表面,实现三相界面反应;雾化室外层配备水冷控温层,可抑制超声引起的温升,避免水汽化导致的实验波动。反应器采用穿透式反应模式,使气体、雾滴与催化剂充分接触,进一步提升CO₂还原过程中的传质效率。

产品优势
μGAS1000PLR-CTPR两款系统分别覆盖静态与流动相光催化CO₂还原实验场景:前者以高气密性与精密气路控制为核心,支持多体系切换与高精度产物定量;后者以超声雾化与穿透式反应模式为特色,显著提升气液固三相反应的传质效率与稳定性。两者相辅相成,满足从基础机理研究到应用放大的多层次实验需求。
2. Peschl Ultraviolet GmbH(德国)
公司简介
德国老牌光化学反应器制造商,专注实验室至中试规模的光催化装置,拥有数十年光化学技术积累。
代表仪器
photoLAB 光反应器:用于气相或液相光催化实验,具石英窗口与高稳定光源。
MPDS 模块化系统:支持多种光源与反应器模块,可进行催化剂筛选与工艺放大。
应用场景
适用于 CO₂ 光还原为 COCH₄CH₃OH 等研究。研究者可在可控光照、温度与气体流量下测试不同催化剂活性、产物选择性与长期稳定性。
3. Luzchem Research(加拿大)
公司简介
加拿大光化学设备厂商,主打科研级光反应箱与自动化光源系统。
代表仪器
LZC 系列光反应器:密闭式光反应箱,光照均匀,可配置 UV 或可见光灯源。
CCP 计算机控制光反应器:支持自动光照周期控制与数据记录。
应用场景
常用于水溶液体系下 CO₂ 光催化还原实验,评估催化剂活性、甲酸生成速率与量子效率。支持实时取样分析气相(COCH₄)和液相(甲酸、甲醇)产物。
4. Zahner-Elektrik(德国)
公司简介
电化学与光电化学仪器领先厂商,其设备在人工光合作用和太阳能燃料研究中广泛应用。
代表仪器:
CIMPS 光电化学工作站:整合电化学控制与多波长 LED 光源,光强稳定可调。
PECC 系列光电化学池:双窗口设计、带气体接口,适合 CO₂ 光电还原实验。
应用场景
用于测定光阴极对 CO₂ 的还原性能(CO、甲酸生成),并可同步分析光电流、电压特性、法拉第效率及催化剂稳定性。支持双电极零偏置体系,研究整体光驱动反应效率。
5. Redox.me(波兰)
公司简介
专注电化学与光电化学模块化实验系统,产品兼顾气密性、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代表仪器
前接触式光电化学池(15 mL):适合薄膜光电极研究,带气体进出接口。
H 型光电化学流动池:双腔结构,可在流动体系中实现连续 CO₂ 光电还原。
应用场景
常用于 CO₂→COCH₄、甲酸等产物的光电催化研究。通过气相/液相产物分析与电流积分,可计算法拉第效率和产物选择性,并评估催化剂在不同光强、流速下的性能。
光催化CO₂还原系统正成为实现碳中和与人工光合作用的重要支撑平台。无论是以高气密性与精密检测著称的μGAS1000,还是以高效三相反应为核心的PLR-CTPR,抑或国际厂商在模块化与光源控制方面的创新,都体现出该领域正从实验探索迈向工程化验证的趋势。选择性能稳定、数据可复现的系统,是推动CO₂转化研究走向高效、可持续应用的关键一步。
回答 +关注 0
182人浏览 0人回答问题 分享 举报
0 个回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