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vinyu620 于 2015-10-18 22:15 编辑
首先感谢二姨能提供给我机会测评STM32F446,相比我过去常用的MSP430F169和STM32F103,无论在主频还是功能扩展都更胜一筹。由于楼主最近在准备GRE,所以这份测评来的有些晚也请谅解。
这篇测评我会主要讲对于我比较陌生的mbed环境,也是希望通过测评接触下ARM开发的这个新平台。
首先上一下开箱图,由于用户组附件大小的限制,我只能压缩了下分辨率。
白色的板子还是非常漂亮的,比我的F103绿色板看上去高贵很多啊
接下来我们看下STM32F446的配置 1. 基于ARM Cortex-M4处理器,带DSP,最高支持180MHz主频 2. 支持Arduino UNO R3Shield扩展板,微控制器所有IO口引脚通过排针座引出 3. ST-LINK/V2-1调试器,支持对外部微控制器调试 4. 3个LED:一个USB通讯LED、一个电源LED、一个用户LED;两个机械按键:复位、用户 5. USB接口的3个不同功能:虚拟串口、容量存储、调试接口 6. 3种不同供电方式:mini USB接口供电、IO引脚用电、通过ArduinoUNO R3 Shield接口供电 7. 支持Keil、IAR、embed在线IDE的设计工具
带DSP这一点上不知和TI的DSP性能比较起来会谁比较强?到时候我再测评下。 还有一点就是,支持Arduino UNO R3 Shield扩展板这一点还是很诱人的,毕竟Arduino的扩展能力还是非常好的,通过这个扩展做物联网开发还是非常方便的。我有一块Arduino UNO R3,到时候联动试试看。
下面我们开始讲下这篇测评的主角:Mbed平台。 从介绍上看mbed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对更加系统和更加全面的智能硬件开发环境,把很多与硬件相关的程序使用中间件进行封装,这样跨平台开发也会显得更为方便。 另外支持离线和在线开发环境,还支持Arduino工程,这点也是比较好的,毕竟Arduino的开发社区热度是很高的。
接下来我就详细地介绍下Mbed环境搭建的步骤。 1. 将usb线将开发板连接到PC上,等待它自己安装驱动。 2. 打开我的电脑,会发现出现一个“NODE_F446RE”的盘符,打开之后会发现有两个文件,打开MBED.HTM文件。
3. 打开网页后会引导到Mbed的官方网站,注册完账号后,我们就可以安装st-link driver了,先把页面拉到底,看到Nucleo ST-LINK/V2 driver installation and firmware upgrade框之后点击我箭头指向的link链接。 打开页面
4. 进入新页面后下载驱动,64位机器的装dpinst_amdx64.exe,32位机器安装dpinst_x86.exe 5. 安装好后再次回到mbed官网,右上角点击compiler
6. 进入compiler页面后,Mbed的IDE界面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7. 点击new创建新的工程,mbed会自动识别板子是F446,如果不是可以检查下驱动是不是没装好。
8. 点击Compile烧写一个亮灯程序,这时会将工程保存为为bin文件,下载到本地。
亮灯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mbed.h"
DigitalOut myled(LED1);
int main() {
while(1) {
myled = 1; // LED is ON
wait(0.2); // 200 ms
myled = 0; // LED is OFF
wait(1.0); // 1 sec
}
}
9. 将下载的bin文件复制到“NODE_F446RE”盘符下,复位一下板子,程序就可以运行了。
10. 另外mbed还支持将工程文件导出到IAR和Keil,具体步骤是点击工程文件右键点Export,然后可以在菜单栏里选择IAR或者Keil,非常方便。
以上就是对STM32F446在Mbed平台上的测评,不得不说Mbed作为在线编译的平台还是很有未来的发展前景的,但是个人认为目前Mbed还是在编译规模小的工程文件上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要开发比较复杂的工程的话,我还是会选择IAR。不过还是希望Mbed这个平台能越做越好,毕竟去繁取简的做法还是很适合很多初学者入门STM32的。
最后,如果本篇测评有任何错误,也烦请各位指教,谢谢!之后我会陆续更新F446 的其他调试(包括在mac 平台上我也在调试中),也祝二姨的各位玩板子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