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上不是这样。
ROHS要求包括铅在内的重金属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并非绝对无铅或其它重金属,而无铅只能说在铅含量这一项上符合ROHS,其它的项目还要审查。
执行ROHS会明显增加电子产品的成本,为了省钱,国内现在出现一种“造假”趋势:各级制造商为使自己这一环节符合ROHS同时尽量降低成本以搏取更多利润,往往会人为添加含铅(有的器件、部件还有铬等)的廉价物料,但添加量正好低于ROHS的上限,使自己的这一环节符合ROHS。问题是,这一“行业秘密”会呈辐射性的传播,最终每个环节都会这么玩,于是导致成品环节超标,而终端厂家往往还蒙在鼓里,近来欧洲查扣的ROHS超标案例中很多都是这种情况,对此,留个心眼总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