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单月300万颗,闪存单月1.7亿颗
孙昌旭:短短几年时间,兆易创新在MCU市场已成为国内的领头羊。MCU市场强手如云,兆易是如何突破的?
朱一明:现在,我们MCU的出货一个月突破300万美金,也就是一个月超过300万颗。Momery出货量巨大,一个月做1.7亿颗。当然,memory单价较低。
我们进入MCU的前提是所有MCU公司的私有内核都在转向ARM的公共内核,这样欧美厂商也失去了多年积累的内核优势,包括他们花很大投入打造的生态链以及对大学教育的投入。这样,我们与他们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做ARM的Cortex M3的核,不做Cortex M0,定位直接与欧美半导体竞争,比如意法半导体。我觉得Cortex M0的市场几乎会被Cortex M3所替代,我们现在Cortex M3内核的MCU都是以Cortex M0的价格出货,后者的空间几乎没有了。我认为对于Cortex M0来说,低功耗的Cortex M0 plus才有空间。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判断呢?因为按照ARM的思路,是计划用16位的Cortex M0去替换8位传统的MCU。但是,Cortex M0需要版权税,如何去替代8位传统MCU?所以空间不大。我们直接拿32位的Cortex M3内核来做MCU竞争力更强。并且,Cortex M0的门数与 M3的门数差别也不是很大,最后在一个SoC中,这两个内核占的面积都是非常非常小的,所以对成本的影响差别也不大。
我们明年准备推出基于Cortex M4内核的MCU,Cortex M7我们觉得还远了一点。低功耗方面,我们推Cortex M0 plus的MUC。我们认为ARM推的Cortex M3系列内核MCU是非常成功的,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市场的主流。
昌旭:物联网市场很多,中国公司如何抓住自己的定位?
朱一明:我认为未来的物联网也会分为两类:一类是像高通、博通等公司比较擅长的、与连接芯片高度相关联的市场,他们玩起来比我们优势大得多,他们是正规军,大规模作战;另一类则是与细分应用相关的我们称之为“小山头的农村市场”,这会是一些IP化的东西,需要一个一个山头去攻破。在主流市场上,国际公司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分散市场中国公司有一些接地气的优势。
连接技术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技术,但是我认为它会是多种技术并存。5G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不过,现在物联网最大的问题是OS还没有统一,通信协议还没统一,这个市场很难爆发,目前的机会还是在做一些特殊的市场。对于我们来说,难点在于每一种操作系统都会占用MCU不同的资源,所以,我们需要排队去赌某个阵营,这一点目前还看不清楚。
此外,物联网所用的传感器技术也还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个技术、投资哪个技术,也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先把应用做好一点。应用是不会变的。以上这些可变的因素现在还看不清楚。我自己的判断是2020年物联网才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指数级成长的拐点在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