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高压正弦波放大电路

[复制链接]
7610|16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eaiduoyu|  楼主 | 2010-1-16 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maychang| | 2010-1-16 10:36 | 只看该作者
此电路不能自己产生正弦波,图中 FUNCTION  GENERATOR 是“函数发生器”。
这是MOS管早期耐压不高时的电路。现在耐压1000V以上的管子很多,何必用这么麻烦的电路。
峰峰值150V,你的计算机电源里面的管子已经足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keaiduoyu|  楼主 | 2010-1-16 11: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maychang
图中R4 R5 R6 C2组成的反馈有什么用的啊
如果选用耐压1000V的管子就直接用2个管子可以吗?推挽输出的话。有没有这种电路图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maychang| | 2010-1-16 12:08 | 只看该作者
你不必选耐压1000V的管子。要输出峰峰值150V正弦波即峰值75V,电源用到+/-90V足够了,可以选耐压250V或300V的管子。
用两个管子不行,需要四个高耐压管。其中两个电流较小,作为前级电压放大用,两个电流较大,是末级功率输出。
图中R4 R5 R6 C2接法有误,与R23上端不能联接。图中接法,把Q12短路掉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keaiduoyu|  楼主 | 2010-1-16 12:17 | 只看该作者
后期可能电压要提高,峰峰值可能要到1000V左右吧。那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中间还要通过运放放大吗?直接驱动MOS管电压放大在进行功率输出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maychang| | 2010-1-16 12:29 | 只看该作者
5楼:
这种放大器的线性是靠深负反馈实现的,不用运放,无法实现深度负反馈。
当然,第一级运放可以省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kubuco| | 2010-1-16 12:34 | 只看该作者
顶个。学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keaiduoyu|  楼主 | 2010-1-16 13:38 | 只看该作者
那为什么R4 R5 R6 C2反馈连的是运放的正端 !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maychang| | 2010-1-16 13:58 | 只看该作者
8楼:
瞬时极性法判断一下即可。
Q12Q11是源极输入,即共门极电路,输入输出同相。
Q1Q2Q3Q4是门极输入,即共源极电路,输入输出反相。
所以运放同相输入端到整个电路的输出端是反相。R4 R5 R6 C2反馈到运放同相输入端是负反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keaiduoyu|  楼主 | 2010-1-16 14: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maychang的回答,还有个问题如果我用4个管子进行放大的 话,
第一级也是采用共门极电路,第二级共源极电路吗?
R30 下面的接触点和Q4的源极需要连吗?
电路的反馈是从两级中间反馈回去的,R37 R38反馈的,
R37 R30下面需要连起来吗?反馈是从这边反馈回去的?
maychang此电路哪里有错误能指正吗?谢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maychang| | 2010-1-16 14:30 | 只看该作者
10楼:
如果用四支管子,电路完全是重新设计,第一级可以用共门极电路,也可以用共源极电路。考虑频率响应(尤其是负反馈稳定性),共门极较好。
如果是四支管子,R30可能不必使用,R26-R30在这个电路中是为了Q1-Q4分压均匀而使用的。
此电路错误不少,现在扫一眼看出来的:
R35下端接的电源应该是-1000V。
Q10源极应该与负电源联接。
Q1源极应该与正电源联接。
R12上端应该接-12V。
等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keaiduoyu|  楼主 | 2010-1-17 08:48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maychang 能画个简单的示意图吗?4个管子的推挽输出的,谢谢!对MOS管不了解 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maychang| | 2010-1-17 10:12 | 只看该作者
12楼:
出图这种事情不能做。
只能告诉你:这种放大器仍属于功率放大器,可以参考所谓“高保真”的功率放大器电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kangzhh| | 2010-1-17 14:25 | 只看该作者
用集成运放吧,比如APEX公司的PA240,频率特性要求高的话可以考虑用PA85。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kangzhh| | 2010-1-17 14:29 | 只看该作者

RE: 高压正弦波放大电路 PA240等Datasheet

下面有几个Datasheet ,看看有没有用。

PA240U.pdf

310.59 KB

pa88u.pdf

263.89 KB

pa85u.pdf

78.37 KB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phaetonse| | 2016-3-25 10:25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fzyuan| | 2016-4-6 08:4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值得研究一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5

主题

812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