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该怎么形成对电学量(电压、电荷、电阻等)的感性认识?

[复制链接]
楼主: ittechbay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lchwzj| | 2016-7-14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xukun977 发表于 2016-7-13 13:16
历史上,牛顿力学完善发展在前,麦氏电磁学在后。
那么问题来了:当力学发展到电学阶段,为何抛弃成熟完善的 ...

时代发展的需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tuv| | 2016-7-14 11:17 | 只看该作者
ittechbay 发表于 2016-7-13 21:38
三极管就相当于水龙头吧,不过是用水压代替手工操作的

说得好,三极管就相当于水龙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tuv| | 2016-7-14 11:24 | 只看该作者
水管与电路很相似。
顺水流而下,水压越来越低;
顺电流巡行,电压越来越低。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tuv| | 2016-7-14 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v 于 2016-7-14 13:42 编辑

流量Q相当电流强度I。压力P相当电压降落U。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Lgz2006| | 2016-7-14 12:17 | 只看该作者
tuv 发表于 2016-7-14 11:17
说得好,三极管就相当于水龙头!

诺顿定理相当于什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ittechbay|  楼主 | 2016-7-14 1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ttechbay 于 2016-7-14 15:06 编辑

人的感觉想象虽然很重要,但是粗糙的、有局限性的。而理性推理虽然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但有时它是很强大的工具。
比如人的耳朵眼睛只能感觉到一定频率范围的的波,人只能对三维以内的物体能够想象,超出三维人是无法想象的;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靠感觉是不能理解的,只能借助于理性推理;电子学中,有许多概念,光靠感觉是不能理解的,比如复阻抗、反馈,而借助于数学,他们其实蕴藏在简单的方程之中。


根据马克思哲学理论(马克思理论应用是广泛的)感觉和理性是个对立统一体,是相互矛盾的,(但不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着的),片面强调一方,比如导致反作用。

根据道教阴阳理论,理性推理是阴(不活跃的、根基的、在下面的),感觉想象是阳(活跃的,在上面的),在解决任何问题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nethopper| | 2016-7-14 16:15 | 只看该作者
对被测电路输入个单位脉冲 (电子:单位脉冲响应)
相当于
对被测物件敲一榔头(土木结构、机械:锤击响应)
相当于
在被测厅堂内放一木仓 (声学:“木仓击 ”响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tuv| | 2016-7-15 09: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越发糊里糊涂了,连一个人都不认识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tuv| | 2016-7-15 19: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和大家的支持。只是一些闲言碎语,那怕是暴风骤雨,只要让我说话,我就是不计较的。实际上这几年那几个人做得也太出格了。最不好的就是不让人家说话,所以引发很多正直的朋友的强烈**。大家也看到了,7月初,10天之前,那上百条严重缺乏友善性的的帖子都给删除了,还大家一个温馨的做学问的环境。
在一个友善的大环境下,相信朋友们一定能在21IC平等友好相处,把模拟电子技术的学问做得更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无人晓得| | 2016-9-27 09:15 | 只看该作者
ittechbay 发表于 2016-7-13 22:42
带载能力,补偿这些都是抽象概念啊,可能是书上没讲清楚,或是跳过去了。这些应该是在电路分析课中就得讲 ...

感谢++,这段时间对这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yuanyuan12345| | 2016-9-27 09:5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登陆我们的网站resistortoday.com了解相关产品或发送邮件至sales@cbeureka.com,相关工作人员将尽快回复您的问题,为您提供最佳的电阻解决方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OTB| | 2016-9-27 17:28 | 只看该作者
当你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时候。

就是放弃感性认识的时候。

没有感性认识,就只能使用已有的东西,而不能创新。

教科书的受害者就是一个经典的典型例子。

而且教科书的受害者还拒绝和无法理解新的创新,其内心就抵触的,这都是不如门的外行表现。

只要有足够的实际,那么就必然有感性认识,此时,你学的教科书越多,**的考斯内容再好,也都无济于事,因为你解决不了你面对的实际问题。

面对实际问题,你不是认为,书到用时才感觉少,而是你压根不知道这门课程是怎么回事。

试想,你做三轮车从广西北海行使到海口,这就是中国的大学教育所从事的工作。

你虽然也行使了2W5千里,但是因为是坐3轮车,所以其实你什么也不知道,压根就无法欣赏从北海道到海口的乡村的风光。

如果你从事实际的工作,就像中国的设计院一样,那么基本上,你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即使新加坡的设计人员,也曾在中国的报纸上报道过,虽然他们从事了诸多项目设计,但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成就感。

甚至不如一个只会DIY的机械爱好者。

因此,综上所述,你总的真实地自己干点什么才能由感性认识,没有感性的认识就不可能创新,正如中国的学术界,只会给别人考试,但从来就没有任何创新一样的道理。

你教科书学的越多,就越不可能创新。

因为你们把自己的心思用在学习国产教科书的歪门邪道上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shijinzhen| | 2021-2-24 16:33 | 只看该作者
qhdjxy 发表于 2016-7-13 14:33
Coursera上有公开课,西北大学的
“everything is the same: modeling engineered systems”
...

什么?请详细一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hk6108 2021-2-28 23:45 回复TA
五年前开办的课程,不晓得今天还有否在经营了。 
34
hk6108| | 2021-2-28 21:30 | 只看该作者
每门学问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把所有道理都对号入座,
比如,电感 对应于 惯性,但是,机械惯性 在世上司空见惯,无处不在,电惯性 ?却只能展露于 超导 环境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