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信息]

【转】你们公司在学华为吗?有没有搞得**飞狗跳?

[复制链接]
880|3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傲视群熊|  楼主 | 2016-8-31 2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辩论议题一:一场“免费咖啡”引发的讨论

关于公司是否应该提供类似免费咖啡的福利,在群里展开讨论:

互联网创业公司生存小技巧:别让员工中午吃饭,一吃饱人就困了,血液集中到胃部,导致大脑缺氧,一下午昏昏沉沉,正确的办法是24小时提供咖啡(浓度一定要高,功能饮料(红牛,力保健,花旗参,水果(香蕉,补充电解质,蔬菜沙拉(菠菜,苜蓿等,补铁,小零食(士力架开心果花生等,快速补充能量,鼓励大家多吃多喝,让员工时刻保持亢奋状态。

小李累不累啊?来来来喝杯咖啡小张!休息一下,工作要慢慢搞,来喝罐红牛!老王!起来活动一下,坐久了对腰不好,来吃点香蕉!

不要舍不得咖啡豆,买陈年豆很便宜五块钱一麻袋,把东西配全,国产咖啡机很便宜,奶精糖浆什么的更是平到爆,营造出公司咖啡文化,下午茶氛围,你真心对员工,出栏率肯定会高


沙发
傲视群熊|  楼主 | 2016-8-31 23:31 | 只看该作者
辩论议题二:我们要不要学习华为?正方观点:要学

学其神,而不是学其形:天道酬勤、艰苦奋斗、利出一孔、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道就是规矩,即有所能、便有所不能,我们应该学习华为的道,而不是学习华为的“术”。生搬硬套学来的不会有好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因势而变,因时而变。这也符合“道可道、非常道”。

华为提出的做法确实很棒,逻辑也合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海康是学习华为学的最好的,海康这些年复合增长率40%。

IPD流程适合大企业,大企业求稳,确保方向正确,战略投入,IPD就很好。大部分企业目前都是模仿IPD形状而已,根据自身情况,精简执行。

反方观点:不能学

海康和华为之所以发展的好,是由于大背景好:华为的崛起是赶上了中国通信现代化;海康的崛起是赶上了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现代化;这是大背景,高速发展的时候,内部梳理的好一点差一点,影响不那么大。

海康和华为才是那个风口上的猪。这就是“风口猪”理论,风口猪绝对正确,只是不要被风口迷惑了双眼,以为猪加上IPD流程就会飞。

华为,包括海康,都是利用中国特色业务的惊人高利润,掩盖掉内部稳定的研发体系低效运作的事实。中小企业向华为,可学的是道,术方面真心不能学!

你们企业如果有足够的行业地位和极其丰厚的利润率支持,是可以搞的!大家都想学华为的成功经验。殊不知,几百人的公司,搞什么IPD完全就是个笑话。IPD的角色一个个列出来,都不只几百个。2000万绝对不够IPD折腾的。

IPD对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我们实操起来后,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最大问题)是,一个角色不合格,会影响一片。就是审核人员的水平问题,IPD要求审核人员要比研发人员的水平要高。实际上,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高水平人员。我们是下了狠心做IPD的,也抽调了资深研发大牛来做对应岗位,然后人才供给跟不上,大牛最终还是被调回研发岗。海康的净利润率是40%,按照行业的回扣行情,他的毛利润率达到80%以上,这不是靠研发做到的, 更不是靠IPD做到的。

现在公司正在搞IPD变革,搞得**飞狗跳!

这个IPD流程,任何管理上的工程实践,都是需要认真的评估适合性。中小公司天天喊着dfx,连个封装都能做错,基本的电路功能都有问题,扯什么啊。温饱就谈温饱。生存就谈生存。理想要有,但步子要迈扎实。首先市场行业好,公司需要处于一个合适的阶段,公司的盈利可以承载折腾。然后才能用IPD去折腾。就如同技术人员一样,老想着技术能改变世界,其实是市场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技术。从来不是反过来,我们看到得技术改变时间,不过是迎合了功能,功能迎合了市场。同样,IPD也是如此,在需要市场驱动的时候,再去学习。华为最初做得是电信级的东西,设备复杂,功能复杂,可靠性高。开发周期长,难度大。很多小公司做得东西没这么复杂,都是试,一版不行再来一版。华为那样做成本太高了,时间也不可控。所以上了IPD管理整个过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傲视群熊|  楼主 | 2016-8-31 23:32 | 只看该作者
点评:1、华为执行IPD的背景、IPD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从1993年起,华为就**以每年超过销售额10%的比例投入到研发中。然而,此时华为的开发模式还是技术驱动型,华为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产品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而且,往往是先行开发出来产品,然后再去向客户进行推销。销售额虽然连年增长,产品毛利率却逐年下降,人均效益只有思科、IBM等企业的1/3~1/6;研发费用比例、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开发周期是业界最佳水平的两倍以上;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效益递减现象。产品开发处于企业价值链的上游,对下游环节将产生牛鞭效应,开发的问题会通过生产制造、销售、交付、售后服务等下游环节逐级放大;所以最好要在各环节装上倒置的漏斗,将其逐步删减掉。在分析采购业务系统时,华为就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本出在产品开发环节。因此,从产品开发入手,解决产品开发这一源头上的问题,是提高产品投资收益和解决公司系统性问题的治本之举。

注:“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

1997年,IPD在IBM蓝色巨人身上的成功实践让华为总裁任正非怦然心动,他发现华为的研发费用和周期是世界最佳水平的2倍,人均效益是IBM的1/6。一年之后,华为采用“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的依葫芦画瓢方式,强推IPD。
IBM专家认为,华为在产品开发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概念与计划阶段合并在一起,开发活动缺乏计划性和严格的评审。主要表现为华为基本上没有业务计划,甚至在高层指示下就直接开始了开发;从而导致产品与技术的开发重合,最后导致产品迟迟推不出来。华为的评审往往是技术型而不是业务型,主要依靠主观判断来分析市场需求;由于评审和决策仅仅是出于主观判断,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结果造成产品不断修改,错失良机。例如,在CDMA技术研发方面一直遥遥领先的华为,认为IS95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向CDMA2000 1X发展,而且1X可以向下兼容IS95,所以华为抛开IS95,一心一意研究1X。在2001年中国联通宣布CDMA IS95招标时,华为措手不及、痛失订单。中国联通CDMA订单的丢失,让华为痛下决心开始了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彻底转型,进一步强化IPD“市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策略。

很多同学,都是认为公司学习华为的IPD流程,就是搞一套流程,然后裁剪一下,让公司去套,也玩“先僵化”这套,往往忘记了IPD流程的本质:“市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策略。有时华为员工也会忘,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不理解。

华为也是在特定历史场景下引入IPD的,而且有资本先固化。

2、流程是一种斗争哲学

IPD流程比较符合华为老板的审美:斗争哲学。

建立这么多角色和审批过程,实际是建立攻防的对应关系。例如:LM(资源线领导)重视人员培养,PM(项目经理)重视项目交付。本身的这种博弈关系,就能够建议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短期盈利的诉求。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是华为的一位开发的经理,跟我说:“我们部门的测试经理是**。。。。。明明可以上线的版本,非要对我们开发这种刁难,最后闹到老大那里打官司。”

我问他:“你觉得他是**,你们领导也这么觉得么?”

答:“不是”

我问他:“你觉得他是刁难,你领导也没表态吧?你官司也没打赢吧?”

答:“领导没有表态”

这就是开发和测试的斗争哲学,测试经理只从测试的维度思考,对你的版本进行严防死守,他只对自己的KPI负责,领导需要看到你们的攻防战,他才放心。这个道理好像:老板是不会打击一个门卫的认真态度的。

同样,IPD流程的设置很多资源线,这些角色都是只从自己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严防死守,例如采购会关注可采购性,EMC工程师只关注EMC结果,生产部门关注生产,维护部门关注维护,然后这些人都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去思考和评审,其实就是前文中说的,降低了开发效率,但是求稳,出来的产品一定是那个最不差的。

这种妥协的结果,一定会保证公司或产品是“最不差的”。这也是部门墙、低效研发的根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

主题

84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