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软件则需要完成的工作
软件则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为ARM核建立异常向量表。ARM体系结构中定义了各种异常的入口地址,例如复位异常的入口地址为0x0,发生复位时,ARM核自动跳转到0x0处开始执行。因此,需要在各入口地址处放一条跳转指令,跳转到相应的异常处理服务程序。因此,异常向量表就是从0x0地址开始的8个字(除了7条跳转到上述异常处理程序的跳转指令外,还有一个保留字)。
(2)为各种处理器模式设置堆栈:由于异常处理程序中需要用到通用寄存器,因此,进入异常时,应该保存要使用的寄存器,保存方法是将其压入本异常模式下的堆栈,异常处理完毕后返回时,从堆栈中恢复通用寄存器的值。
(3)编写异常处理服务程序。异常服务程序应首先保护中断现场(将相关寄存器压入堆栈),并判断中断源以执行相应的服务子程序,完成后恢复中断现场并返回。典型的异常处理例程框架如下(以IRQ和FIQ为例):
SUBS LR, LR, #4 ;事先修正返回地址
STMFD SP!, { reglist, LR } ;保护现场
; ... ;异常处理程序主体
LDMFD SP!, { reglist, PC }^ ;恢复现场,(^表示将SPSR恢复到CPSR),并将LR出栈送PC返回
注意,各种处理器异常对返回地址的修正是不一样的。可以参考相关资料[1][2][3]。
STMFD SP!, { reglist, LR } ;保护现场
; ... ;异常处理程序主体
LDMFD SP!, { reglist, LR } ;恢复现场
SUBS PC, LR, #4 ;修正返回地址并返回
因此,ARM处理器核心所能处理的就是异常向量表中的7种异常。而在一个具体的ARM芯片中,通常会有多个外部FIQ/IRQ中断源,还会提供一个中断控制器对这些中断源进行集中管理,因此,上面的IRQ/FIQ异常处理例程可以作为一个顶层服务程序,在程序主体中对中断源进行判决,跳转到相应的服务子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