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很菜的问题

[复制链接]
5119|26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各位高手图中1点的电压时多少?是怎样计算的?(之所以选12.28V,是因为我实验的电源电压就这么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冷清啊,问题太菜了吧?我又仿真了一把,测试Q1、Q2两端电压大约都是6.14V,如果计算的话,怎么得到这一电压?
如果不测量Q1两端的电压,而只测量Q2两端电压是5.79V
问题是都是同一个节点,为什么测得的电压不一样?相差了约0.35V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图无真相,上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yczhang 发表于 2010-6-2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万用表是有内阻的,它的内阻影响了结果,你可以把万用表的内阻改下试试看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动手搭了一个这样的电路,测量Q1、Q2两端电压都是5.78V,跟仿真2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问题是12.28-5.78*2=0.72V,这0.72V又去哪儿了?
yczhang 发表于 2010-6-2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万用表的内阻,这个正常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万用表是有内阻的,它的内阻影响了结果,你可以把万用表的内阻改下试试看
yczhang 发表于 2010-6-23 13:11

查看了一下仿真里的电压表电阻是1G,电压源内阻应该很小才对啊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也就是说这个0.72V被电压表的内阻给吃掉了,那就好理解了。
Q1、Q2的发射极电压=VCC/2?
Q1、Q2当前的状态是截止的吗?
xushouxue999 发表于 2010-6-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1点的电压 = 6.14(VCC/2) - U(Q1be);
注意Q2并没有导通!
踢球老越位 发表于 2010-6-2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Q1和Q2不导通,各自呈现高阻状态,万用表测试出来的不是真的值。。。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1点的电压 = 6.14(VCC/2) - U(Q1be);
注意Q2并没有导通!
xushouxue999 发表于 2010-6-23 14:37

LS,如果Q1通的话,U(Q1be)=0.6V吧,但是仿真结果却是0.35V,
在实际电路上测量不出电压。
xuyiyi 发表于 2010-6-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Q1通的话,U(Q1be)=0.6V吧,但是仿真结果却是0.35V,
在实际电路上测量不出电压。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5:26


因为Q1没有完通导通,处于微导通状态, U(Q1be)=0.35V,这点电压正好提供了微弱的输出电流, 流入电压表, 故得出你的仿真结果.
fanyucheng 发表于 2010-6-2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用两个万用表同时测电压加起来就等于电源电压了啊,要是还低0.5那就是你的万用表有问题了.
zjswuyunbo 发表于 2010-6-2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Q1,Q2都没导通,U(Q1be)是多少也根本不好说吧

感觉1点就是高阻状态。。。。。。
除非万用表标输入阻抗极大,否则无法测出真实值。。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其实这个电路是铃木雅臣在介绍推挽型射极跟随器(54页)说明交越失真时用到的电路图
如图,因为没看懂为何会产生交越失真,才想知道发射极的电压是多少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仔细想了想,好像想明白了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应该使三极管都处于微通状态下,这样无论输入的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都能使电路正常工作
这是前提,是必须的。
那么这个电路中,假设Q1,Q2都处于微通状态,由于Q1,Q2的基极是连在一起的,故电压相同VB=7.5v,则发射极电压应为7.5-0.6=6.9v,那么Q2的基极应为VB=6.9-0.6=6.3V,这与VB=7.5v相矛盾。
故Q1Q2处于截止状态(或者说欠微导通状态?呵呵...)。
  至于交越失真的出现也是必然的,因为Vb只有在交流输入时电压达到7.5+0.6=8.1v时Q1才会导通,也就是说输入信号正半周的0.6V完全损耗在让Q1导通的路上了,因此才会出现了交越失真。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望各位大侠指正。
 楼主| 菜鸟学模电 发表于 2010-6-2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克服交越失真的方法,用二极管的补偿电压取消晶体管的盲区,可以计算一下,Q1Q2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使他们都处于微通状态。
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irunze 发表于 2010-6-2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maychang 发表于 2010-6-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8楼:两支三极管的基极之间是两个PN结,即两支管子的发射结。
现在你用一支二极管的压降给两个PN结,这个电压是不够的,应该用两支与三极管同种材料的二极管才合适。
另外,两支三极管发射极往往串联一个小电阻,改变这两个电阻,可以调整静态电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主题

151

帖子

2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