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方法”,解释一下,我是从“做事效率”的角度去说的。效率高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效率低的方法就是不科学的。效率又自然会涉及到对概率、总收益、总付出等的评估,所以我觉得用科学一词并无不妥。
首先要建立一个明确概念:排查问题,作为工程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也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这里面包含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成本。
时间成本不需多言,谈谈人力成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不同的人,他的人力成本也是不一样的。让一个实习生做一天,和让一个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做一天,代价肯定不一样。
同样,还有物力成本的问题,用万用表解决问题和用示波器解决问题,也是需要不同的成本。即使这些东西本身都已经具备,但是一旦使用就要折算它的使用成本。
有了成本的概念,再来分析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很显然,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解决问题,第二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去解决问题。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去解决问题呢?这里就涉及到如何科学地安排“查错顺序”。
原则:
1、先易后难。先挑那些能快速发现的问题过滤一遍,然后再啃硬骨头。
2、从薄弱环节入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木桶效应”,说的就是木桶的容量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同样,我们引申一下,如果木桶漏水了,我们就应该优先排查那块短板。在薄弱环节上出问题的概率相对要较高一些。
3、如果以上两条无法判断,那就挑成本最低的角度入手。
具体到楼主的案例来说,当“不懂理论的高中生”和“理论丰富的高材生”一起共事时,假如他们在其它方面的条件(经验、态度等)都是一样的,那么那个“不懂理论的高中生”就是整个团队中的短板。拿他开刀符合我上述的原则2。
按正常推论,这个高中生的工资也是团队中最低的,那么他的人力成本就低人一节。这也同时符合我提出的原则3。
同时,就这个案例来说,我猜测加大功率比较容易(这个只需要在硬件上实现),而检测发射编码波形可能更费事。先挑省事的干,这个符合原则1。(这条只是猜测而已,未必符合实情)。
所以,他们让高中生先查错,貌似符合科学的排错顺序的。(当然,这里面基于了许多假设。也有另外一种更大的可能,就是那几个高材生其实是饭桶,连问题的几种可能都没有分析,就自大地指责别人,这个就另当别论。实际上来说,对于通讯的调试排错来说,先用示波器看看波形可能才是最符合原则1的省事之招,而他们居然没有想到。)
题外话:我觉得有经验的高中生比没经验的高材生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