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i832 于 2010-12-25 18:06 编辑
首先:总的结构上是差分电路.
只是针对性的有了改进:
1.R3R7是Q2Q4的偏置.
2.R4R8就简单了,是输出电阻
3....(下面的内容比较复杂)
A:Q1/Q2 Q3/Q4是达林管,又不完全是达林管.因为Q2的C极接到Q1的E极,这就有了很强的负反馈在里面.
--------当V-IN降低时==>ICQ1增大==>IBQ2增大==>ICQ2增大==>UR2升高,反馈使UBEQ1减小.
--------这样就会使放大能力有了很大的限制,为什么要这样用呢?这就得说说C1了.
B:因为C1的两端分别接Q2与Q4的C极,而输入信号是差分信号,所以C上会不断的充放电.就是补偿动态时ICQ2与ICQ4在R2/R6上的交流分量.也就是说R9+C1就是中和掉Q2Q4集电极电流的负反馈量的.
C:VR1就是调节中和量的大小,也就是音量控制.
D:C1为什么这么大,因为电路是放大音频的,如果过小,低频响应就差了.
-----重解释第3点:
其实R9+C1在差分原理电路中是短路的,
因为是差分输入,所以Q2和Q4的C极是两个相位相反,幅度相等的反馈信号,
这样差分电放大器就能对差模信号无抑制放大.而对共模信号侧是双倍的负反馈抑制.
现电路改为R9,C1.不再是短路;
对交流信号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原来电路的直流抑制,即可视为两个独立的放器电路.
VR改变了Q2,Q4集电极对差分反馈量的中和能力,从面调节放大倍数(音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