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E_Mars 于 2011-4-27 16:37 编辑
4月11日,一辆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发生自燃,最终确定自燃是由于电池包引起,就此不少专家和网友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关专家:电池组起火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于电池组内部损坏,造成发热过量,发生自燃甚至爆炸;外因则是设计保护存在缺陷或是使用不当,比如电流超限,持续的放电产生很多的热量,引发自燃。
网友:专家是否可以详细的聊聊内短路、外短路、过载和针刺冲击等细节。
评论:锂电池在生产时都需要经过短路、过载和针刺等测试,并要求在以上测试过程中电池不能发生起火或者爆炸情况。送测的锂电池样品和正式批量生产的锂电池产品的工艺是否一致,产品稳定性是否足够高,都会直接影响锂电池使用的安全。
有关专家:“有可能是出租车线路放置有问题,有可能装顶灯时线路没有安置好导致短路,或者由于车内电池温度过高和线路发生短路,这些都是出租车发生自燃的可能原因,但并不是说一辆车发生自燃,就说明这款纯电动出租车就有质量问题。”宣峻表示。目前还没有信息表明这次的事故与电动汽车的普遍特性有关,应该只是一个个案,绝不能说电动汽车存在自燃的安全隐患。““汽油车也有自燃的情况出现,要说电动汽车有更大的自燃隐患,似乎还没有证据。”“在高油价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扶持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质量已经很成熟了。”宣峻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行业,纯电动车行业的确普遍存在技术不足、产品不成熟的问题。
网友:在正常运行下,在1W公里的保养后,在不高的气温下都烧起来了,还不是质量问题,难道是电池组不高兴,火大给你看?都烧起来了,还不存在燃烧隐患?本质而言,做汽车电池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安全方面,我们拿大把的钱放在进口材料上,在各个环节工艺和测试上不下大力气,在成本和规模上已经被韩国电池拉下了几条街,面对LG化学的价格战,中国电池的此次事件让CODA怎么在美国卖,让BYD的E6继续年复一年的delay?技术不足和产品不成熟就让乘客乃至车主去做小白鼠,这事情是谁想出来的?
评论:在传统汽车设计中,对汽车发热组件都会有多级的温度监测和保护机制,而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锂电池组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更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温度监测电路和过温度保护电路是关键且重要的设计。合理的设计和必要的电路保护器件至少能够保证电池避免发生自燃的现象。
有关专家:北理工副教授孙立清:“电动车动力电池自然的现象并不奇怪,这是产业发展初期难免会偶尔发生的事故,别说电动车了,燃油车到现在还是不是有自燃的事故。以前国内企业曾使用过韩国生产的电池,结果车辆在静止时就自燃了,所以这不是国产电池特有的问题。控制电池组内单体电芯的容量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当个别电芯自然或爆炸时,小容量电芯释放的能量较小,不至于破坏整个电池包的安全结构,这都是不难实现的。”
网友:韩国电池躺着也中枪啊,60AH的不算大也不算小,难道要用20AH乃至18650,情况可能更糟糕。
评论:不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都是要确保车辆使用的安全性,如果不是因为消费者违规操作或者车辆发生不可控的灾害,那车辆发生自燃就是严重的事故。
有关专家:北汽研究所副工程师李保成:“BMS过于简单化,电池的串并联布局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电池短路,电芯内部升温就有可能导致自然。这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技术屏障,通过合理的电池布局和打包技术,搭配新型的BMS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本身也不会增加太多电池的成本。”
网友:这可是国网的标准化电池啊,电池包是独立的分开的,一旦出现急剧温度变化,电池就变炸药包了,BMS能干啥啊?
评论:BMS设计合理是完全可以控制电池包风险。问题就在于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而省略一些电路保护器件,因为这些器件往往只有在严重故障发生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增加这些器件确实不会增加太多BMS的成本,而且也没有技术瓶颈,但是很多厂家偏偏忽略了这些设计。
有关专家:第一电动研究院院长庞义成:“众泰国网在杭州的换电出租车试点项目是新商业模式的尝试,是新技术的尝试,我们在学习新的事物的时候肯定会交一些‘学费’,但如果不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犯错误,试点就无法推行,中国汽车工业也无法前进。我相信新能源的未来是十分光明的,这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历史潮流。借此事件我也想呼吁,国家要尽快推出电池的各种标准,让厂家有规可循,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
网友:我很想知道这些电池包,是否进行过彻底的滥用和安全实验,“ 截至目前,国家和汽车行业已经出台了46项针对电动汽车的标准。这些标准涉及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车等各类电动车辆,对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机、充电站以及充电接口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不知道我们需要多少标准才能领先全球。
评论:国家对于电动车的标准确实不少,但是对于电池包的标准确实还是不完善。电动车厂商如果想要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先确定一些企业标准,同时对于电池包的测试必须要更完全,而不能是由消费者来完成产品的使用测试。
有关专家:上海中科力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海:“偶发的燃烧事故在包括高端品牌的传统汽车时有发生,只是新车较少见。电动汽车是技术尚处‘发展期’的产品,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更并不令人意外了。杭州发生的电动车自燃警示我们要小心再小心!在批量投放市场前,还要严肃地对系统和整体布置再作一次或多次安全评估论证,也期待该事故的原因分析对同行有所借鉴。”
网友:上海有8位车主自己上牌了,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否清楚自己的车做过多少实验,是否有EMC、安全使用隐患和其他问题。
评论:纯电动汽车固然是国家绿色节能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但是如何设计、制造、生产处一款安全、可靠的产品,还是厂家在市场利益驱动下需要仔细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