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dsPIC30F6014A发烫:速度、功耗及封装热阻等探讨

[复制链接]
楼主: 逆序排列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xwj| | 2011-5-8 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至于热阻的问题,其实和电阻的理解是一样的:
发热的热源是个功率源,各环节的热阻其实和串联电阻是一样的,也是一级一级串联的,只不过是分布的;
而温度则相当于上面的分压,照样符合分压原理的。

热量(P)从芯片核心出来,经过封装内的热阻(R1)传到外壳,外壳再经过外壳对空气的热阻(R2)传给周围空气,周围空气再经过自己的热阻(R3)传个大环境
——中间还可能经过机箱内空气、机箱外壳、机箱外壳对空气、机箱旁边空气对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对外环境等等等等,但一般温度下影响已经很小了,一般是忽略不计的。


很明显,芯片核心对外的热阻是串联的,总热阻等于R1+R2+R3+....,而总温度则对应于功率/总热阻,当然是热阻越大温度越高(散热差),热阻越小温度越低(散热越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xwj| | 2011-5-8 0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wj 于 2011-5-8 08:56 编辑

接着说:
温度差,也就是温升C总=Cr1+CR2+Cr3+...
很明显,功率确定了时,总的温升与总热阻是呈反比的。而各环节的温升也是和各环节的热阻成反比的。
而减小任何一个环节的热阻(比如R1),那么整体的总热阻(R总)就会减小,热源的最终温度就会降低一点
——但是,既然R1的热阻减小了,它的温升也减小了,那它分得的热量岂不是呈平方减小了呢?——是的!
——那如果总的热量(功率)是一个定值,那多出来的热量呢???  ——当然是分给别的环节了,所以别的环节的温升就必然会增加。
——那这种情况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其实,我们早就知道结果:对别的环节来说是坏事(别的环节温升会增加嘛),但对总体结果(芯片核心温度:结温)来说这是好事。


所以,说到散热好坏、说到热阻时,就得分是哪个环节了。

而你说的:
如果按这个计算,TJ应该取多少?85度吗?
那个TX就是芯片表面的温度,比如50度
那:(85-50)/(0.2A*5V)=35?

这个只是假设TJ取85,那实际的话应该取多少?

那不是说芯片表面温度越高,芯片的散热性能越好?


你这个先就把结果“假设”了,先得出个“85度”的TJ,再减去“芯片表面的温度,比如50度
”,那这很明显对应的是热量从芯片核心传到芯片外壳的这个过程(阶段),对应的是封装内的热阻。当然是芯片封装越能将热量传给外壳就越好了。

——嗯,到这里,看起来还不错嘛,外壳温度越高R1越小嘛~
但是,芯片只要将热量传个外壳就可以不管了吗????
只要脑子不笨,稍微多想一点,大家就都会想到这个问题了。——因为明显不对啊,外壳温度越高明显不是好事啊~~
呵呵,答案其实大家潜意识就已经意识到了。(潜意识就是脚趾头思维啦~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最简单、最正确的答案,但脚趾头太简单,知道答案但不知道原因,所以我们还是还是得用大脑来分析问题;P)

休息一下,稍后继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xwj| | 2011-5-8 09:1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上面的分析,我们貌似得到一个结论:

那不是说芯片表面温度越高,芯片的散热性能越好?

这不是明显不对嘛~芯片表面温度高还是好事???

呵呵,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其他的环节,犯了片面主意了。
(——其实沿袭17楼的分析继续下来的这个分析还有个更大的错误,是严重的方法错误,最后在解释说明)

很明显,
对于一个没有散热片等其他散热环节、措施的塑封芯片,芯片只要将热量传个外壳就可以不管了吗????
——当然不是!芯片还要通过外壳把热量传个周围空气,最终传个大环境才行!这必须得是这个芯片自己完成的任务!
而这才是整个系统中大头!!!
这第二个环节(R2)上面的温升这么高,说明R2太大了!这个才是水桶的短板。

而很明显,封装内的热阻(R1)传到外壳,外壳再经过外壳对空气的热阻(R2),这R1、R2加起来才是芯片的散热能力。
所以,外壳温度越高对应芯片散热能力越差才是正解。


那为什么17楼会得出那个明显不对的分析结果呢?
——呵呵,除了片面主意外,真正的原因是犯了另一错误,下文继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逆序排列|  楼主 | 2011-5-8 09:4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你两张表格从哪来,我看到的是下面的
工作电流
61581
热工作条件
61580
不能以不同类型的单片机来相比较,每MHz的消耗电流相差太大了.况且你的计算方法也有问题,dsPIC的工作电流应该按照PLL倍频之后的频率算 ...
XIEYUANBIN 发表于 2011-5-8 07:53


晕啊,我那个手册是比较早的。。。编号为:DS70143B_CN
刚去下了最新的,也就是你那份了:DS70143C_CN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逆序排列|  楼主 | 2011-5-8 09:54 | 只看该作者
24# xwj

谢谢大侠指导。。。在线等哈,多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逆序排列|  楼主 | 2011-5-8 10:30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你两张表格从哪来,我看到的是下面的
工作电流
61581
热工作条件
61580
不能以不同类型的单片机来相比较,每MHz的消耗电流相差太大了.况且你的计算方法也有问题,dsPIC的工作电流应该按照PLL倍频之后的频率算 ...
XIEYUANBIN 发表于 2011-5-8 07:53


我是按倍频后的频率计算的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ad827| | 2011-5-8 20:08 | 只看该作者
这里LZ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热阻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junction to case,也就是结到壳的热阻,这个值一般都比较小,即使是TQFP这样比较不利于散热的封装。另一个就是case to environment的,这个值随着封装形式的不同有巨大区别,TQFP就很不好了。以两种形式的封装为例,比如DO214的SS14二极管,在阳极下放比较大的铜皮,2盎司或者更厚的铜皮,多过孔连接至反面,多层板,那么外壳到环境的热阻是有巨大变化的,因为多数外壳到环境的热阻指的是理想状况下,你可以想象如果在铝基板上放基本上能看是理想状况,但是比如单层PCB,1盎司铜pcb,不加锡槽就有很大区别。
另外比如SS14,一般管芯是放在靠近阳极,如果用热像仪看,很容易发现阳极温度高一些,所以在阴极放多大的铜效果也不如反之。
各家的TQFP的支架形式不能乱猜,但是不管怎么放,TQFP也很难排除掉超过1W的自身发热,我相信很难把芯片本身的最高温度控制在100摄氏度以下,如果在无空气对流,1W发热,室温时。
但是QFN就很容易处理,如果使用4层PCB,7*7mm封装,过孔直径不低于20mil,塞铜或者孔中有焊锡时,很容易做到在3W发热时热像仪观察不到85摄氏度以上的情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ad827| | 2011-5-8 20:17 | 只看该作者
TQFP是特别难处理theta ja的一种封装,一般情况下标称值都是理想值,实际的散热渠道是管脚。封装内情况没有拆封的情况下难以判定,但是一般来说各管脚散热能力误差不大。TQFP封装的最好散热方式是每根线走出后立刻加粗。以及选用TQFP而不是LQFP。
LQFP我不信有几个没有热像仪的公司可以做到39摄氏度每瓦,绝对不信。
TQFP处理的办法主要是四个:
1,刚才提到的所有走线向外扩展相当距离才打孔,这样可以扩展例如60摄氏度等温圈的直径。
2,肚子下铺铜,反面留相当大面积比较完整的铜,并且以过孔相连,过孔直径不能过小,考虑到成本,可以不塞铜,也不一定要2盎司铜,在TQFP和LQFP封装上,厚铜的作用比较小,4层板的作用也小一些,当然绝对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比例低于QFN封装。
3,锡槽,特别是电源和地引脚,向外15mil即可改宽加锡槽。
4,底部填充导热材料,这是降低TQFP封装表面温度最有效途径。信越和道康宁都有相应材料,可以点胶机滴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ad827| | 2011-5-8 20:2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你有“根据低功耗芯片(TI)推算,1M频率时消耗电流2mA,”这个相关的文档吗?

谢谢!!!

刚才测了一个TI的芯片:MSP430F2122,晶振为16M,输入的总电流才9.2mA,如果照1M频率消耗2mA的话,那16M频率应该达 ...
逆序排列 发表于 2011-5-7 23:05

我想MIPS或者GHz/mA值现在控制器一般都不会写,除非单独是以这个作为强项。5
V DsPIC显然这个是弱项,再说本来就是5V系统,而且做的也不算太坏,可能就没提了,这个大部分芯片的交流参数会说得很清楚了。430的不用测,TI的文档基本上是值得相信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ad827| | 2011-5-8 21:26 | 只看该作者
junction to ambient在TQFP上的标称值比较难达到,需要通过几个工程手段使得junction to ambient,ambient我们可以看作是周围环境,实际上应该直译成可以直接碰到的东西包围在旁边的东西,大概是这样吧,那么ambient就是我们工做的主要目标,要改善周边散热条件使得实际散热能力比较接近标称值即可。
30F的TQFP的34摄氏度每瓦应该算潜力不错了。

完全是随便说说,没有找其他文档验证。有兴趣建议参考国半的老LM2596的文档看2层板散热和Cirrus的CS4525?看QFN的散热设计参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ad827| | 2011-5-8 21:33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逆序排列|  楼主 | 2011-5-9 08:16 | 只看该作者
32# ad827

楼主高手,学习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兰天白云| | 2011-5-9 09:3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设计才能使芯片在高温下安全工作?
举例:假设用某芯片设计的仪表要工作在最高环境温度为85℃工作环境,如何保证芯片安全工作?
      已知封装热阻为34℃/W,最高节温为125℃
解:只要芯片工作时节温不超过最大125℃,芯片不会损坏
    根据节温和热阻及环境温度,可求出芯片允许的最大工作功率=(125-85)/34=1.17W
      允许的最大电流=1.17W/5V=235mA

      留点余量,控制电流在200mA以下即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hexenzhou| | 2011-5-22 10:55 | 只看该作者
5V的芯片用到高频率温度都比较高,另外换成DIP封装的会好点,最好的方法是用3.3V的33F系列,那个温度绝对没有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HORSE7812| | 2011-5-26 11: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wzf3151| | 2011-8-11 17:16 | 只看该作者
我用了两款PIC的单片机了,6014A是其中之一,感觉这家的单片机在全速运行时的确耗电,发热严重。我做过一个测试,发现绝大部分的电流消耗是运行频率调高后导致。程序的运行和不运行都不会带来太大的电流变化,外设的使能或禁止也不会带来太大的电流变化。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leezenIC| | 2011-8-21 00: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pic单片机还是很强的,有次搞得烫手指起泡了还能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xinyuhjj| | 2012-2-24 17:53 | 只看该作者
正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学习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15112536677| | 2012-6-1 08:52 | 只看该作者
6014一般都是工业级的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459707495| | 2012-10-10 09:16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忽略了 他还有4分频啊   4M进去相当于1M啊  然后在16倍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