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当下家庭教育问题的一条道路

[复制链接]
479|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keer_zu|  楼主 | 2018-5-1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家长成长的机会,和当下的终身学习是一拍即合的。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才能设身处地去考虑该怎么做,心中的疑惑也就自然解开了。也让家长的认识系统化,然后学会自己去选择,去决定,渐渐摆脱焦虑。系统化的好办法就是我们传统中缺少的逻辑性和形而上学。”

现在的大人们都非常关注教育问题,这比起我们小时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有邻居问我:“怎样培养小孩子数学方面的爱好和兴趣,我侄子,7岁,一年级学生,数学不怎么好,上课注意力不怎么集中。”


我也只能谈一下我的看法:

“是不是先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方面应该有很多专业的方法,我这方面是小白。
至于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我现在还做不到一两句概况到位,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会继续尝试和总结我自家的经验,然后分享给大家。
对于大人,我只有一点建议:你们的引导非常重要,好的氛围也全靠你们营造,所以自身的提高是关键。多多独立思考,多多与人交流,大胆尝试些好办法。”


怎么学好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这绝对不是一两句话的问题。正如医学领域没有真正的“灵丹妙药”,软件开发领域没有“银弹”一样。(银弹-请看文后注释:1)


朋友圈中经常看到“三招解决xxx问题”之类文字,真是迎合了现在的快节奏啊,岂知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同于职业培训,使需要用心下功夫的,没有任何捷径。




解决孩子教育的疑惑,大人要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有位家长做的很好,她把很多精力都花在陪伴孩子上面,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上初一了,是位编程高手(有人猜出来是谁了吧),也对数学成绩感到忧虑:

“这次周考又没考好,证明题,感觉他头脑不是很清晰,我就奇怪了,游戏那么复杂,都可以玩的很溜,纳闷”

我一直相信编程好的孩子,数学一定不会差(编程和数学的相通之处我们以后专门去研究探讨)。应该是方法不对,孩子还没有真正去耐心体会数学的乐趣。相对于编程和游戏,首先后者会更有“趣”,更好玩,更容易吸引人。而我们的孩子接触到的“数学”经常是这样一幅面孔:各种重复性,各种要求“死记”的内容,各种“刁难”。以训练解决难题为荣耀。

遵照人的天性,他们自然会选择远离这种“数学”,即使是有这方面潜质,也一直不入那道门。


要想改变这一切,就要把“数学”变得和编程、游戏一样有趣,一样吸引人。而现今的家长基本是做不到的。无论受过教育的程度如何,家长们都愿意把这个如此重要的“教育”问题,委托给学校和培训机构。而学校和培训机构是面向“共性”的机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没办法做到针对每个孩子的量身定做,参与孩子教育是大人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大人们做不到参与进来的结果是:各种焦虑和跟风。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他们愿意花很大精力去看大量别人写的各种“三招解决xxx问题”,去跟风上各种补习班。。。好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番折腾的结果是,孩子们更疲惫,大人们更焦虑。


“终身教育”,这个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观念在全世界到处被人接受。尤其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改变就意味着脱节。这种脱节往往不是缺少某种技能,而是一种整体的脱节,观念和认知,整个知识系统。所以单单通过某种技能的培训是无法弥补的。甚至通过各种学校和培训机构都无法弥补。把这种自身的提高委托给其他人或者机构的结局是认知的碎片化,遇到问题时,心中依然是千万个问号。信息爆炸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支付宝、微信等便利以外,是更加迷茫和焦虑。


陪伴和真正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是一种非常好的“终身教育”途径,是一石二鸟的事情:

    梳理了大人的认识体系,让认识逐渐脱离碎片化,开始学着自己去思考问题,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而不在依赖那些专家药方。

    孩子们真正享受到了“量身定做”的教育,享受到家长带来的氛围,得到了适合自己的引导。


所有和我一样的大朋友们,从今天起,放下手机,让内心平静,认真去研究一下类似“数学”这种“枯燥”的东西吧,如果连你都不能把数学捡起来,还指望你家小朋友把数学当宝贝,有这样的道理吗?

解决碎片化就会解决“焦虑”



解决认知的碎片化是当今必备的一项“技能”。每天当你还躺在被窝的时候,你就开始被“信息”炸*攻击了。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即使你不关注nba谁进了总决赛,杀害空姐的凶手到底是不是他。。。。你总要关注某种食物到底该不该吃,最近房价会不会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否有“钱”途等等。


各种专家粉墨登场,到底该不该吃xx水果都会众说纷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我们到底该信谁?

答案是:信你自己。

前提是你必须学会自己做判断,然后自己做决定。从已知事物和判断得到结论,这就是逻辑。回归事物的本源,然后采用演绎的方法思考并展开,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也即哲学里面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历史上的两大主题。这里的形而上学指的就是对世界实在本性,或者说那种最根本的东西的追问和探求。不准确地说,可以理解为各种抽象的大追问。


编程和数学是训练逻辑的一种途径,重视“思想的力量”是必须的,以后不再像农耕时代或者工业化时代那样,对大多数人的要求并不高,将来的人们一定要学会思考,不要求人人成为哲学家,但是绝对要有很好的哲学素养。


从《苏菲的世界》入手,读一读亚里士多德,休谟,培根,笛卡尔,康德..,应该也是陪伴孩子的一项非常好的内容。


东方哲学的整体性和直觉性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生活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逻辑的和理性的,有些时候老祖宗的思想还是很了不起的。老子的《道德经》非常迷人。


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家长成长的机会,和当下的终身学习是一拍即合的。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才能设身处地去考虑该怎么做,心中的疑惑也就自然解开了。
正好也让家长的认识系统化,然后学会自己去选择,去决定,渐渐摆脱焦虑。
系统化的好办法就是我们传统中缺少的逻辑性和形而上学。


我突然也想到了,希腊数学的“公理化”带来的是系统化,其实东方哲学的整体性和直觉性也是一种系统化,虽然它“不逻辑”,但也是系统啊,比如《道德经》,非理性的“系统”值得探讨和认真思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03

主题

12221

帖子

5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