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资料分享]

运算放大器的“最大电源电流” 规格

[复制链接]
692|2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rchids|  楼主 | 2018-10-29 11: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运算放大器的“最大电源电流” 规格


对于大多数IC(集成电路),数据手册上都会列出最大电源电流,但人们常常对其测量条件视而不见。对于某些轨到轨输出运算放大器,某些操作可能会导致电源电流比规定的最大值高出2到10倍。


本文探讨在确定最大电源电流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本文的讨论对双极性和CMOS运算放大器均适用。

几乎所有IC的数据手册都会提供保证的最大电源电流值,但该值并不能够用来计算最差情况的功耗。众所周知,CMOS数字器件的电源电流随着时钟频率的提高而提高,但模拟器件,特别是运算放大器会如何呢?可以使用电源电流加上供应给负载的电流作为最大值吗?(提示:并不尽然......)运算放大器以闭环形式工作,而比较器则以开环形式工作。虽然这一原则十分简单并且显而易见,但我们很少思考违反原则会带来什么后果。常见的问题是将运算放大器用作比较器,因为许多运算放大器的失调和噪声均非常低。当运算放大器采用±15 V电源供电,并且输入信号在±10 V范围内时,将其用作比较器有时是可行的,特别是如果增加一些正迟滞来避免振荡并加快不确定区域的过渡。但随着轨到轨输出运算放大器的出现,问题开始变得严重。参考文献(1)对输入和输出级做了很好的阐释。


图1. 经典双极性输出级


     随着电源电压减小,用来保持较大电压摆幅的方法之一是将传统输出级变为“轨到轨”输出级。图1所示为一个经典输出级,可以称之为非轨到轨输出级,其输出只能达到正电源的1 V范围内。为了更接近供电轨,输出级晶体管变为共发射极配置,如图2所示。


图2. 双极性轨到轨输出


随着电源电压减小,用来保持较大电压摆幅的方法之一是将传统输出级变为“轨到轨”输出级。图1所示为一个经典输出级,可以称之为非轨到轨输出级,其输出只能达到正电源的1 V范围内。                 为了更接近供电轨,输出级晶体管变为共发射极配置,如图2所示。“轨到轨”输出并非真正的“轨到轨”,但是可以达到距电源电压50 mV至100 mV范围内,具体取决于输出晶体管的大小和负载电流。                    比较这两个输出级,有三点值得特别注意:第一,传统输出级具有电流增益、小于1的电压增益和非常低的输出阻抗。第二,轨到轨输出级是共发射极输出级,因而具有电压增益,约为gm &TImes; RL。RL由外部负载和晶体管的输出阻抗(RO)组成。当输出与供电轨相差数百毫伏以上时,RO非常大,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输出接近供电轨,则不能忽略。第三,可以将输出看作传统的双晶体管比例式电流镜,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关帖子

沙发
xyz549040622| | 2018-10-31 13: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下,谢谢分享。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7

主题

993

帖子

4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