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电压和采用的变压器工艺直接相关,理论上,漏感越小,尖峰能量就越小,尖峰也就越低。
漏感可以通过改善变压器工艺来减小,最典型的比如三明治,采用原--副--原的方法绕制。可以是原边一半夹副边,再绕原边一半,也可以是原边线面积一半--副边--原边线面积一半。这时候,原边2次绕组在对应的二个个变压器脚上就直接并联了。
同样的漏感,可以通过增加RCD吸收能力来大大减弱尖峰,减小电阻,增加电容,都可以有效控制漏感尖峰的幅度。这里的D,由于耐压比较高,一般采用HER107或者FR107,如果功率比较小的,可以采用1N4007,利用4007没法有效恢复,导致RCD里面的R可以有更长放电时间,有效拉低RCD电容上面的电压,进一步强制漏感尖峰。
一个结论是,虽然增加RCD吸收功率,会导致吸收电阻功耗增加,看起来电源效率有所降低,但确确实实可以有效提高电源的可靠性。
看你RCD参数,那是相当不合理,太轻了,R1改为68K/1W。C1改为2200P 250V。可有效抑制该难看的尖峰。
输出整流管速度也是影响的原因,肖特基就比快恢复好。你这里都只是快恢复,建议D3更换为60V的肖特基,18V功率稍小,因此D2无所谓还是用快恢复。开路电压虚高就是因为尖峰漏感等原因造成,加一个功率1/10-20的假负载,用一个1.5K 1/4W电阻就可以有效抑制空载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