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 有图有真相

[复制链接]
12303|62
 楼主| gmchen 发表于 2019-5-23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一下,本帖是看到论坛中一个电路,某些结论与自己的认知不符,所以想作一个实验确认一下。本帖不针对任何个人,也不希望有人利用这个帖子发表针对别人的言论。欢迎商榷与讨论。
下面的第一和第二个图是原理图与实验板。


下图是输入v1(黄色)和输出v2(蓝色)的相互关系,参数都已经在照片中。不解释了,大家自己看吧。

下图是输入v1(黄色)与两个电容中点的电压(蓝色)的相互关系,示波器耦合方式是直流耦合。也不解释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赞  发表于 2019-5-25 21:43
手动焊接还是很难的  发表于 2019-5-23 23:45
@gmchen :相减当然可以,但对多数网友来说,不如直接观察两电容两端和两电容中点直观。  发表于 2019-5-23 18:56
@maychang :不用,两个波形相减即可。  发表于 2019-5-23 18:23
若是同时测量V2和两电容中点电压波形,更有说服力。  发表于 2019-5-23 18:12
billypeng 发表于 2019-5-2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仿真图如下,用50Hz的信号和500Hz的信号仿真。可见频率越高,相位滞后越大,幅度降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叶春勇 发表于 2019-5-23 2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无极电容,我也想试试咯
xukun977 发表于 2019-5-2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debug_shen 发表于 2019-5-2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楼上的显示: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实在不解
eyuge2 发表于 2019-5-2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xukun977 发表于 2019-5-2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xukun977 发表于 2019-5-24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debug_shen 发表于 2019-5-2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被屏蔽了
yes19891989 发表于 2019-5-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的帖子在哪里  我想了解一下始末
 楼主| gmchen 发表于 2019-5-25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mchen 于 2019-5-25 03:56 编辑

看了几个回帖,看来我不解释是一个错误。好吧,这里解释一下我的实验结果。
将两个电容两个二极管等效成一个电容,它与1k电阻串联就是一个一阶低通,截止频率等于1/(2*pi*RC)。在截止频率点,电容上的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的0.707倍,相位滞后45度。第一个示波器波形图符合上述结论,以此可以算得等效电容的值约为0.5uF,也就是两个电容的串联值。
这个电路中用了二极管,是为了避免在使用有极性电容时电容上的电压反极性。为此测量了电容上的电压极性,就是第二个示波器波形图,可见在下面这个电容上的电压除了在最低的时候在0附近外其余时刻始终大于0。将第一个波形减去第二个波形(注意它们的X轴比例不同)可以得到上面那个电容上的电压波形有类似现象。可见二极管确实起到了作用。
顺便说一下,在实验中没有采用有极性的电解电容器,是因为电解电容器的误差实在太大。我在实验中采用的电阻电容都预先用数字电桥挑选过,误差在1%以内。

评论

good!  发表于 2019-5-25 09:51
eyuge2 发表于 2019-5-2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5555 发表于 2019-5-24 22:57
很好。如果把二极管都拿掉的情况又如何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9-5-25 1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测试没有多少价值。做为一项验证实验,必当先有一个结论,再有一个+确切对应的项目设定。然而,楼主重点却在诸如电容类型电阻精度上。
简单说吧:你想说明100个论点观点中的哪一个。

评论

@eyuge2 :是的。频率选择318Hz,就是因为在此频率之下0.5uF电容的容抗是1千欧。  发表于 2019-5-25 15:41
楼主的试验是用心准备的,例如频率的选择。 他强调精度,是为了避免我们在从测量电压中计算电容值误差。  发表于 2019-5-25 15:14
100个论点,都忽略了电容最重要的一点:电流导前。  发表于 2019-5-25 12:23
captzs 发表于 2019-5-25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电路,对电路的所有元件,都要用同一个物理量测量。例如附件电路用电流分析,电容和二极管都必须用电流衡量,如果用到电压就必须换算成电流,这样才不会出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captzs :完全赞同!  发表于 2019-5-25 21:05
@gmchen :这种不加入意识形态的讨论,才是论坛的正道。  发表于 2019-5-25 19:48
@gmchen :如果是电解电容,没有二极管,也会有偏压(但偏压比有二极管差得远),因为电解电容正向反向漏电流不一样,反向漏电流较大。过去曾利用这种现像制作整流器,叫电解整流器或者化学整流器。  发表于 2019-5-25 18:53
我认可你的仿真结果,在稳态时没有电流流过二极管。但是对于并上二极管与不并上二极管结果一样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因为在我的实验中已经明显看到在电容上是有偏压的。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二极管,电容上不可能有偏压。  发表于 2019-5-25 18:38
captzs 发表于 2019-5-2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ptzs 于 2019-5-25 18:01 编辑

以下是仿真结果。二极管画反了,已经改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halixi 发表于 2019-5-2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Lgz2006 发表于 2019-5-25 11:21
这个电路测试没有多少价值。做为一项验证实验,必当先有一个结论,再有一个+确切对应的项目设定。然而,楼 ...

“楼主重点却在诸如电容类型电阻精度上”,楼主想说的是理想器件。楼主说,“在实验中没有采用有极性的电解电容器,是因为电解电容器的误差实在太大。我在实验中采用的电阻电容都预先用数字电桥挑选过,误差在1%以内”。而要讨论的是市售的有名有姓的铝质电解电容的背对背。我也不知道楼主想说啥。
shalixi 发表于 2019-5-2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captzs 发表于 2019-5-25 14:57
以下是仿真结果。

应该是这个结果。是理想的。

评论

几天前我已经点出电容电流超前,打算分析,但是有所顾忌,扣住不贴出。今天忍不住,该剁手!  发表于 2019-5-25 18:04
 楼主| gmchen 发表于 2019-5-2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shalixi 发表于 2019-5-25 17:32
“楼主重点却在诸如电容类型电阻精度上”,楼主想说的是理想器件。楼主说,“在实验中没有采用有极性的电 ...

呵呵,我想说的是这样接法得到的等效电容,是每个电容(假设它们容量相同)容量的一半,而不是等于那个电容的容量。仅此而已。
 楼主| gmchen 发表于 2019-5-2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二极管的作用,应该就是提供电容上的偏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上电的时候完成。在稳态情况下,如同18楼仿真结果那样是没有电流的。
但是若在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这个偏压下降(例如负载、电解电容的漏电,等等),二极管也应该有补充充电的作用。
 楼主| gmchen 发表于 2019-5-2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我做这个实验也就是要证实一下,加了二极管以后,等效电容与不加二极管的电路相同。没想做进一步的研究。
若要深入研究,可以用示波器观察上电瞬间的各点波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

主题

431

帖子

1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