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山大学奚志勇教授研究出“以蚊治蚊”的方法,通过投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益蚊”使白纹伊蚊的种群密度降低,进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奚志勇教授团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该工厂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按照现有技术能够每周生产500万只雄蚊。
车间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分辨出蚊子的性别,然后将其异性放在一起然后等待繁殖产卵。
蚊子在处于虫卵阶段就会被注射一种叫做“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这种细菌对人类无害,但却能造成蚊子绝育。
蚊子卵在注射完“沃尔巴克氏体”细菌之后,会放入专门培育器中,蚊子卵孵化需要用到专门调制的饲料,幼虫长成成年蚊子,则用糖水进行喂养。
当蚊子孵化后,研究人员会将其中的母蚊子挑出来去掉,留下的公蚊子才会用来放飞,原因是因为公蚊子不吸血。(很好奇怎么辨别公母,太佩服了)
他们开释蚊子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马路上边开着三轮车边放蚊子,另一种是走到树丛下面放蚊子。
项目组开端在岛上的居民集合区开释绝育雄蚊,项目构成员介绍,每个月均匀150万只雄蚊,每周开释三次蚊子。如今,全岛大约有20个开释点。
60多岁的本地乡民梁伯说:“两年前这儿蚊子许多,黑夜睡觉要挂蚊帐,如今蚊子少了许多,不必挂蚊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