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器件本身,从历史的沿革轨迹看,当然是。
在计算机系统中,当年半导体存储器分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两类。ROM中的数据是掉电非易失的,最早采用掩膜工艺制造,做出来是什么数据就是什么数据,不可更改。后来出现了PROM,采用烧断“熔丝”的办法来编程,但只能编程一次。PROM依然是一种ROM,字面上就如此。再后来出现了可重复编程的EPROM,用紫外线来擦除原有数据。同样的,EPROM也是一种ROM。之后,又出现了电可擦除可重复编程的EEPROM,依然是一种ROM。1988年,Intel发明了一种可快速编程的EEPROM,为了便于市场推广,特意将其命名为Flash EEPROM,后来简称Flash,这就是Flash的由来。可见从器件的角度讲,Flash天生就是ROM芯片的一种。甚至,以逻辑原则,在数学上可以这么认为:Flash集合、EEPROM集合、EPROM集合、PROM集合、ROM集合间的关系,前者均是后者的真子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多年前本栏目曾发生过一场争论,有个网友不愿接受我的前述说法,而且口出恶言,甚至在我拿出世界上第一款Flash芯片的原文器件手册,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Flash EEPROM的字样也愿不承认……
不过,随着半导体掉电非易失存储技术的发展,原本设计用于ROM的芯片可以用作其它,所以,具体的区分需要进一步考虑语境、具体电路等等。并且可以预见,将来存储器很可能归一化,即高速读写和掉电非易失、廉价单位容量等可以同时实现,那么从器件的角度再去区分什么ROM、RAM就将失去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