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enxiaot93@163 于 2019-11-20 18:33 编辑
如上图所示,输入电压为4.5V,楼主需要设计一个全桥电路将DC4.5V转换为100kHz的方波,通过环形磁芯升压,在次级整流滤波再经Buck电路(LM2596-12.0V)转换为12V电压10W功率的直流电压。
由于要求空间紧凑,采用的全桥工作频率为100kHz,先用纳米晶磁环作为变压器磁芯。利用AP法选择合适尺寸的磁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计算得到初级匝数为2T,次级匝数为12T,升压比为6。
绕后将磁环接入电路,在空载时Buck电源能稳定输出12V。但是接入51Ω电阻作为测试负载后发现输出电压仅仅1.13V。51Ω的电阻作为负载,12V电压下消耗功率远未达到设计目标10W
现初步怀疑是设计阶段出了问题,楼主在下面贴上实测波形和详细的计算过程,希望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朋友能帮助我分析讨论。
分别测试了空载和带负载时磁环初级和次级的波形如下:
这是空载初级电压波形,脉冲平台期大约3V左右,输入电压是4.5V主要损耗应该是全桥的管压降。
空载次级电压波形,经过升压后平台期约11V左右(升压比为6)。
从空载波形上看,变压器初次级电压波形与设计目标基本一致。
这是带载后的初级电压波形,平台期电压接近1V。
这是带载后的次级电压波形,平台期电压5V左右,使LM2596-12无法正常工作。
对比带载前后的变压器波形,变压器未饱和,可以看出带载后变压器的初次级电压下降严重。是由于变压器功率不够?楼主很不解。反复检查了设计和计算过程,并没有发现错误。
下面贴上设计的计算过程:
步骤一:确定变压器设计的电源参数 输入电压Ui :4.5V 变压器输出电压 :20V 变压器工作频率fs:10kHz 电源输出功率Pi: 10 W 变压器工作占空比:50% 整流二极管压降 :1V 变压器传输功率 :80% 开关电源功率 :80% 步骤二:确定初次级匝数比 步骤三:确定高频变压器磁芯材料 选择铁基纳米晶磁环作为磁芯材料,饱和磁感应强度Bs=1.25T,顽绞力1.2A/m,初始磁导率80000,电阻率115μΩ·cm.
步骤四:确定工作磁感应强度Bm 确定磁感应强度B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当输入电压达到最高时磁芯不饱和,变压器温升满足要求。通常选择Bm=(1/3~1/2)Bs=1/3*1.2T=0.4T,考虑到剩磁Br,为避免磁芯饱和,Bm取0.2T。
步骤五:确定磁芯尺寸 磁芯制造商在生产磁芯时会将磁芯有效截面积和窗口面积的乘积(面积积)作为工作功率大小的标识。可传递的功率和面积积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Ae为磁芯有效截面积(cm2);Aw为磁芯窗口截面积(cm2);Pt为变压器视在功率(W);ΔB为磁通密度变化量,双极性变换器为ΔB=2Bm(T)(选择了磁芯后可以计算);f为开关工作频率(Hz);K为近似系数(正激、推挽中心抽头变压器取K=0.014;全桥、半桥变压器取K=0.017)。
计算变压器传输效率为 ,
将数据代入
选择King magnetics公司生产的30*20*10纳米晶磁环,其有效截面积Ae=0.47 cm2,窗口面积Aw约3.14 cm2。AP=Ae×Aw=1.476 cm4,远远大于所需传输功率对应的AP值。
步骤六:确定原边和副边的绕组匝数 计算初级线圈匝数
式中△B为一个周期内磁感应强度变化大小(T),△B=2Bm;Ae为磁芯有效截面积(cm2);fs为变压器工作频率(Hz)。 代入数据,算的
取副边匝数 为12T, 取原边匝数 为2T。 步骤七:校验△B的可行性
由于线圈匝数少,楼主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绕制导线的内阻,原型机只采用了普通铜导线作为绕组材料,应该不会是次级线圈内阻大致的电压跌落。如图:
直观理解,接入空载和接入负载的区别在于变压器次级线圈电流从0变为一定值,次级电流产生的磁通会抵消一部分的初级线圈磁通。
根据公式可以推断初级线圈中的△B过小导致的电压下降,难道所选择的磁性有效截面积Ae过大?但是他是根据公式计算,线圈匝数、Ae、△B应该根据设计目标互相形成约束才对,或者是设计参数和实际制作上有何差别?
本人第一次设计变压器,想能向有经验的朋友虚心请教探讨学习。
|
@chenxiaot93@163 :Operating frequency range 40 to 1000 Hz. 哪里能用? 你这个设计方案应该推倒重做。 没法把一头猪改造成飞龙。别再纠结于局部了。
@xch :您可能讲到关键了,我用肖特基打一个试试。目前只用了kbpc610整流桥做整流,这是一个普通的整流桥,没有看到反向恢复时间这一参数。但是在空载是测量整流桥输出电压正常,是否能说明可用?
用啥整流?高频能用?
楼主说"由于要求空间紧凑"与事实出入太大了。估计楼主住豪宅的。这空间都算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