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功率级中的栅极驱动器 交流电机驱动的功率级中使用的功率转换器拓扑是用于传输千瓦至兆瓦范围内功率的三相逆变器拓扑。这些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典型的直流总线电压为600 V-1,200V。该三相逆变器使用六个隔离式栅极驱动器来打开和关闭电源开关(通常是一组绝缘栅门极晶体管[IGBTs]或IGBT模块)。由于其卓越的性能,设计人员开始使用宽带隙器件,例如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s)或模块。 每个相都使用通常处在20kHz至30kHz范围内工作的高侧和低侧IGBT开关,以交替模式向电机绕组施加正负高压直流脉冲。每个IGBT或SiC模块均由单个隔离式栅极驱动器驱动。栅极驱动器的高压输出与来自控制器的低压控制输入之间的隔离是产生电流的。栅极驱动器将来自控制器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转换为用于场效应晶体管(FETs)或IGBTs的栅极脉冲。此外,这些栅极驱动器需要具有集成的保护功能,例如去饱和作用、有源米勒钳位和软关断。 隔离栅极驱动器具有两侧:初级侧(即输入级)和次级侧(与FET连接)。初级侧有两种类型的输入级:基于电压和基于电流的输入级。通过输入级,栅极驱动器可以连接到能够告知栅极驱动器在指定时间打开或关闭的控制器。 |
| 使用基于电流的输入级的光耦合器栅极驱动器通常在电机驱动应用中驱动IGBTs。基于电流的输入级往往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因此需要在控制器和光耦合器之间设置一个缓冲级。使用缓冲级的基于电流的输入级驱动器的功耗通常也会更高。
传统光耦合器栅极驱动器确实存在着一些挑战: 输入级中的LED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会影响器件寿命,并可能导致传播延迟时间增长,进而影响系统性能。 它们较低的共模瞬变抗扰度(CMTI)限制了功率FETs的切换速度。 它们通常仅支持较低的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很难创造出更紧凑的设计。
TI提供了使用电容隔离技术的隔离栅极驱动器,以帮助克服光耦合器中一些常见的设计难题。 图3对比了传统的光耦合器栅极驱动器与TI使用电容隔离的隔离栅极驱动器。TI的电容隔离栅极驱动器具有更高的CMTI额定值、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以及改进的计时规范,例如,部件到部件的偏斜和传播延迟。要了解有关TI栅极驱动器CMTI性能的更多信息,请阅读应用指南“隔离式栅极驱动器的共模瞬态抗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