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AVR®/dsPIC®产品] 【Curiosity Nano测评报告】 外部引脚重定位之初体验(二)

[复制链接]
3846|3
 楼主| guojunhope 发表于 2020-6-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ojunhope 于 2020-6-7 09:21 编辑

      至此,我们已完成硬件模块的配置,单击“Project Resources”旁的Generate












     系统会生成原始配置代码,当看到Output选项卡中显示如下信息,就证明MCC配置正常完成了。


      此时可以单击MCC按钮,结束配置流程。在Files选项卡,可以查看MCC为我们生成的所有文件。

      双击打开main.c,在主循环内输入如下代码,使系统每隔0.5s,通过串口发送一条消息。

      编译正常完成后,单击开始运行按钮,将生成的代码下载到开发板。

      在Output窗口看到以上信息,代表开发板已正常运行。此时,从外部看不到任何变化,运行DataVisualizer,根据系统信息,选择正确的虚拟端口,设置正确的波特率及相关信息,勾选DTROpen Terminal


      单击Connect按钮,我们正确地接收到了从Nano开发板传来的信息。


      对于8位单片机的开发人员来说,很多时候,都苦于无法得到系统运行的信息,当我们可以通过printf函数向主机发送任何信息的时候,将使我们的开发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三.结论
      本文通过EUSART2的端口重定位,实现了PIC18F47Q10 Curiosity Nano开发板与主机的串行通讯。个人臆测,Nano开发板是有意将CDC USART端口偏离缺省的USART引脚,从而促使使用者开始学习并实践PPS模块。
      实践证明,这一模块改变了我们传统上对引脚功能复用的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应用思路,而且通过端口重定位,可以方便布线,隐藏设计思路,从而能更好的保护开发的投入,是一项非常值得使用的功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yiy 发表于 2020-6-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丢失?
 楼主| guojunhope 发表于 2020-6-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是不好意思,第一次发帖,图片超过20张就不能上传了。明天会把剩余部分补齐
pzsh 发表于 2020-7-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通过端口重定位,可以方便布线,隐藏设计思路,从而能更好的保护开发的投入"  这个思路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主题

144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