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cecut 于 2022-3-19 18:00 编辑
点左上头像,关注
个人简介 icecut,网友称小i。曾长期在二姨灌水分享。早期混迹于侃单片机后来在stm32板块。有很多主题**和视频。后续给大家整理。
带你见证过去近20年,行业技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
2005年注册账号,大学在读。
单片机还是主力,usb技术学习起来还很原始。usb1.1 的书还很先进。代表作是论坛网友作品《 圈圈教你玩usb》
avr指令简单,开发工具成本低,从8位到32位的布局让很多人爽到飞起。支持在线debug,相对单片机极大提高效率。但是8和32有比较大的切换成本,价格差大。相对单片机优势明显。相对于arm,从芯片到仿真器到ide一个公司就精力不足了。
d版仿真器的兴起,标志着arm的起飞。从500元开始卖初版,巨大的利益让他们为arm的各种工具链的铺平了道路。
温州看好avr,芯片价格翻十倍。这是我遇到的第一次针对热门芯片的囤货。大家伤心之后。avr就风光不再
144pin 价格亲民。恰好遇到个人开发版的红利期,每个工程师都想做一块自己的开发版,原子的开发版以样例比较多而扶摇直上。同时stm32也家喻户晓。单片机io紧缺,其他品牌arm和avr io不够的问题彻底被解决。st以其独到的眼光,发布了固件库。我曾经想给avr做一个,成本太高而放弃。
面向寄存器编程成为历史。看芯片手册,读写寄存器,让一个芯片跑起来,一直是一个高门槛。理解能力和文档表达理解能力,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从此开始了调用官方函数控制硬件和直接写寄存器的争吵持续了多年。最后随着工程进度编程效率和bug的鞭策下,都进入了调用官方库时代。
st又一次发起了图形配置,代码自动生成时代。但是,arm官方开始了一统江湖的mbed和统一的库接口标准化。虽然大家都没有去用,但是软硬件的标准争夺硝烟四起。
高价格高性能的mcu是st给底层开发者的最后一颗糖。 相同的价格本可以买到mpu,可以跑linux,但是因为很多公司的人才配备和开发能力,还是用mcu作为最后一颗稻草。
切换到Linux,是不是鲤鱼的龙门?进去了就是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pk,从代码编写风格到硬件复杂度,都给电子工程师一个难以越过的挑战。如果没有越过这个台阶,后面技术基本无缘了。
虚拟化是让一个芯片的计算资源隔离的分给多个应用。也许他们来自不同公司。边缘计算将算力从云转换到端,高性能的边缘设备低延迟的工业控制。让物联网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arm芯片的低功耗,低性能一直是大家不可触碰的空白。apple 公司发布了基于arm指令集的m1芯片直接给intel一盆冷水。后续发布的m1 pro,max ,ultra 性能直接拉满。
最后一个是arm的图形显示。从ucgui到st定制版,从linux的难看的ui到代码量巨大的安卓。近期还有一个搅局者flutter,在有gpu的芯片上会有不错的表现。
这里先把我这些年关注的技术列出来,**尽量短。回帖区咱们就可以放开去聊更细节的原因和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