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观念中整数年龄,对于每个人的人生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比如,十岁乃幼学之年,到了十岁就应该抓紧学习;二十则是弱冠之年,行加冠礼之后就是成年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二顺、七十从心所欲。
俗语“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原句应该为“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人到五十寻死路”。也就是说每一个不同的整数年龄,都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
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在30岁的时候没有发家,那么在40岁的时候还有一次机会。一旦在人到四十时还没有富裕,那么五十岁的时候就只能等死了。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点另类,但是却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道理。这主要是因为30-50岁,是一个人从壮年逐渐走向老年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努力,最后只能是自食苦果。
第一、三十不发
孔子曰:“三十而立”,说的是一个人到了30岁的时候,不仅要变得成熟起来,而且还应该变得有责任心和有担当。
因为在古代社会人的寿命都比较短,所以到了30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成熟,如果在这个年龄段还没有自立,那么就注定一生都没有发展。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比较绝对,但是却蕴含了老祖宗们的生活智慧,俗语“三十不发”也有这个含义。
“发”虽然并不是指代发财,但是却是指一个人的机遇。如果在30岁的时候,还没有碰到机遇,那么就应该仔细反思一下。
很多人在30岁之前就已经找到了机遇,并且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如果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恐怕未来的人生也会比较艰难。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但毕竟这类人占少数。
第二、四十不富
这4个字其实非常简单,说的是一个40岁的人,如果还没有积累一定财富,或者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人脉,那么这一生也都会平淡下去。
40岁的男人,不仅心智已经非常成熟了,最重要的是通过个人努力,也会积累一定的财富和发展机遇。
如果一个人40岁的时候,还没有稳定的住所和工作,那么这一生就注定随波逐流。
如果一个男人到了40岁还一无所有,除了应该积极的反思自己之外,还应该抓紧时间继续奋斗和努力,这样才能让生活更有希望。
在古代社会,40岁的人,基本上就已经步入了老年。所以古人才会有“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叹。
因为在古代,只有参加科学考试,才能让自己一步登天。否则如果总是贪图安逸,那么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第三、五十寻死路
子曰:“五十知天命”,说白了就是已经活到50岁了,人生其实早已经基本定型,最重要的是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
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含饴弄孙,根本没有继续奋斗的勇气了。但是“五十寻思路”却让很多人,都有一种特别疑惑的感觉。
为什么50岁的人就要寻死路呢?实际上这里边说的寻死路并不是自杀,而是说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成功,那么下半辈子你就基本定型了。
虽然有人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所以一定要趁年轻逼自己一把,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定一个人从年轻到年老,这个过程最少也有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一开始就贪图享乐,那么最后也只能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所有的事情都要在年轻时完成,当年纪大了之后,才能享受奋斗的成果,否则后半生将会过得非常凄苦。
如果从这句俗语的内涵去分析,可以发现就是在告诉世人,在应该奋斗的年纪,千万不要偷懒。
只有这样,在将来享福的时候,才能心安理得的过上优越的生活。否则将二者本末倒置,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不会太好。
结 语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人,都知道年轻时奋斗的重要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更应在需要奋斗的年纪加把劲,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财富。
正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才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舒服,同时也可以让子孙后代过上小康生活。
|
人人都想登到顶峰,现实却很残酷呀,平平淡淡健健康康才是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