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老了,有钱没钱,都要富养自己。”
“富养”这个概念,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如何去做,很少有人告诉你。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富养自己的方式。
01
俭以养财。
有人问我:“如果有存款两百万,算不算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说,不要两百万,有十万就够了,或者更少,也行。
贪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你认为自己很穷,那么你有千万存款,也是穷人。
有的老人,抱着金砖,哭喊着“穷死人了”。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啦?
一个人,如果省吃俭用,在小县城里,一个月花六七百块钱,就足够了。还有一些老人,一个月花三百块钱,也蛮好的。
要是在农村,应该开支会更小一些。
学会过节俭的日子,家庭开支少了,赚钱的压力也小了。
我的祖父,一辈子都是农民。但是他在临终前,拿出了五万多元的存折,令人惊讶。看看他的生活情况,我总算明白了——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多年,鞋子要修补两三次,青菜都是自己种,水是自己去河边挑。
并没有因为节俭,祖父的生活质量就特别差。反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让他觉得舒服。
钱财,留在自己手上,从来不会觉得是负担,反而是做人的底气,可以应对一切突发情况。
02
勤以养身。
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年轻人,勤快能够赚大钱。老年人,赚钱的本事小了,但是勤快的作风不能变。
要懂得“生命在于运动”。不管是勤于帮助儿女创业致富,还是勤于锻炼身体,都是幸福的事情。
巴尔扎克说:“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一天到晚,忙着做家务、跳广场舞、力所能及地赚钱、发挥余热......生活充实的时候,可以忘记自己的年龄,不知道自己已经变老。
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才会迅速颓废,以“老朽”自居。
03
静以养福。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古时候,皇宫里有“养心殿”,心烦意乱的人,在殿里修炼,内心就会安宁,然后回归到某种生活状态,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现如今,很多老人,退休之后,仍旧在城里生活。车水马龙的街道,霓虹闪耀的高楼,到处都有叫卖声。
如何静养自己?唯有心静,才是。
不管经历了什么,以后会发生什么,都没有关系。正如曾国藩所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
生活安宁了,内心平稳了,福气就涨上来了。
04
学以养智。
靳佩芬老教授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它能够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金积玉,而它之能使你享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
读书,不仅能够增长智慧,让自己和时代同步前行,还能保养自己的心灵,调整生活的姿态。
在淮安,有一群老人,创立了秋月正红读书会,他们的晚年生活,多半是和书打交道,虽然年纪很大,但能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吴玉山会长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读书,也许不能转化成金钱,但是可以延年益寿,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健康。人这一生,唯有智慧和精神,可以永存,这是一个家族里的巨大财富。
05
善以养德。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去求职,处处碰壁。他怀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一家大公司,本应聘当保安。
到了公司,年轻人才知道,自己被安排在了仓库当管理员。上班之后,他才知道,公司的总经理,曾经受过他的祖父的帮助。这段特殊的缘分,一直延续到了“孙辈”。
很多地方,老人的恩德,不一定会报应到自己身上,但冥冥之中,又会回到后辈的身上。
有一位百岁老人说:“人世悲悯者,心灵宽大者,是生活的仁者,仁者长寿。”
人啊,年纪越大,越要仁慈。再大的恩怨,都要放下来,别去计较了。
你的善良,会让自己的脸色、眼神、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慈悲的心,能够让身边的人,感觉到社会的美好,同时让自己得到应有的帮助。
06
结束语。
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富养自己,不是拼命花钱,而是让自己的生命,源源不断涌入新的福气,把所有的戾气都挤出去。
对于老人来说,“多行好事,多读善书,勤俭节约,锻炼身体”就是造福自己和家庭的最佳办法。
《菜根谭》里说:“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一个人真正的富贵,是承接了祖先留下来的财富和精神,然后坚持做锦上添花的好事,让子孙得到恩惠。
给子孙无限多的金钱和房子车子,不如给他们无限好的精神和门路。唯有这样,才能把家业守住,世代兴旺发达。
不管多大年纪的人,都要做长期主义者,不要自己逍遥快活,却不管别人怎么活。
忙忙碌碌一辈子,不能只为几两碎银,还要照顾自己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