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接触STM8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入行不到五年的工程师,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之前做便携式医疗器械,对于功耗的要求很高,而STM8芯片相对于TI的MSP430芯片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而功耗方面也相差不多,这是选用STM8的原因。对于医疗器械而言,关键的就是安全和稳定,一直使用STM32也会信赖ST的产品。 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STM8的资源有限,无法达到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对于OLED屏幕的控制方面,flash资源无法满足需要,需要扩一个flash,才能够达到需求。不得不选用更高级别的芯片。 期许: 看了STM32C0的宣传资料之后,发现完全满足我现有的项目需求,恰好手头上的一个传感器采集板需要选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判定: 1. 2路USART 2. 12-bit ADC 3. 1%精度的内部时钟 4. 内部的SRAM 相信价格没有STM32贵,会比之前用过的STM8要贵一些吧,不过问题不大。价格是任何消费及工控产品的命脉,价格优势才是王道。 开发环境支持keil,对于之前的微弱信号采集的代码,可以直接移植到这颗芯片上。对于ST的库文件也是很熟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支持STM32Cube软件工具,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基础代码的开发,直接生成基础代码之后,做应用层的开发即可。 使用: 拿到开发板之后,可以使用STM32Cube软件工具生成基础代码,接上传感器,将之前的传感器同上层交互的文件移植,项目即可很快的交付测试。对客户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