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将微控制器(主设备)与外部外设(从设备)进行通信。SPI协议在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器、无线模块等。 以下是SPI协议的一般特点和工作原理: 总线架构:SPI协议采用一对多的通信架构,由一个主设备(Master)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Slave)组成。主设备负责时序的控制和数据的传输,而从设备则按照主设备的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信号线:SPI协议使用以下几条信号线: - SCLK(Serial Clock):主设备产生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 MOSI(Master Out, Slave In):主设备发送数据给从设备的信号线。
- MISO(Master In, Slave Out):从设备发送数据给主设备的信号线。
- SS(Slave Select):主设备选择特定从设备进行通信的信号线。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对应的SS线。
数据传输方式:SPI协议采用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方式,意味着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数据的传输是通过SCLK时钟信号的边沿触发的,主设备在上升沿或下降沿将数据写入MOSI线,从设备则从MISO线读取数据。 传输模式:SPI协议支持多种传输模式,其中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 4线SPI:包括SCLK、MOSI、MISO和SS信号线。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SS线,主设备通过拉低对应的SS线来选择特定的从设备进行通信。
- 3线SPI:省略了每个从设备的独立SS线,使用一个共享的SS线来选择从设备。在通信之前,主设备通过拉低SS线选择特定的从设备。
时序和数据格式:SPI协议的时序和数据格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硬件实现和通信要求进行配置。主设备控制时钟信号的频率和极性(CPOL),以及数据采样的时机(CPHA)。数据的格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8位、16位等,还可以选择数据的顺序(MSB First或LSB Fir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