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他ST产品]

STM32+IR2104S的H桥电机驱动电路详解

[复制链接]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09 | 只看该作者
PWM和PWMN是互补的PWM信号,一般用高级控制定时器的通道和互补通道控制。

在PWM为高电平时:MQS管1和4都导通,MOS管2和3都截止,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MOS管1,从左到右流过电机、然后经过MOS管4流入电源负极。
在PWM为低电平时:MOS管2和4都导通,MOS管1和3都截止,根据楞次定律,存在自感电动势,电流还是从左到右流过电机,经过MOS管4和MOS管2形成电流回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09 | 只看该作者
3.双极模式
双极模式:电枢电压极性是正负交替的。

优点:、能正反转运行,启动快,调速精度高,动态性能好,调速静差小,调速范围大,能加速,减速,刹车,倒转,能在负载超过设定速度时,提供反向为矩,能克服电机轴承的静态摩擦力,产生非常低的转速。
缺点:控制电路复杂。在工作期间,4个MOS管都处于工作状态,功率损耗大,电机容易发烫。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0 | 只看该作者
PWM1和PWM1N、PWM2和PWM2N是PWM互补通道。使用高级控制定时器通道和互补通道控制双极模式中,PwM1和PWM2周期相同,占空比相同,极性相反,使得对角线上的两个MpS管同时导通,同时关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0 | 只看该作者
4.H桥硬件电路设计
  H桥中,一般使用4个N型MOS管来搭建。不用2个N型MOS管+2个P型MOS管的原因是:P型MOS管难做到高耐压大电流的型号,导通电阻大。同样性能的MOS,N型比P型便宜。
  对于NMOS,当外部给的栅源极Vgs电压大于芯片的Vgs阈值(大部分在2V-10V之间)时,漏极D和源极S之间直接导通。如果外部给的Vgs电压小于阈值,漏极D和源极S之间截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0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由栅极G电压控制的一个开关。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1 | 只看该作者
假设,图中N-MOS管的Vgs阈值为3V,VCC=24V。
  对于,下桥臂Q2MOS管可以使用STM32芯片引脚直接控制,因为STM32的PWM高电平是3.3V足够使N-MOS管导通。上桥臂Q1 MOS管无法直接使用STM32芯片引脚使其导通,因为假设Q1导通,漏极D和源极S电压几乎相等(Ros非常小),即VA=VCC=24V,这样要求Vg>=Va+Vgs=27V。简单来说就是,Vg大于27V,Q1导通,小于27V,Q1截止。所以就需要一个这样的电路:把STM32的3.3VPWM信号升压到27V电压上,这个电路可以用自举电路来实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1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2 | 只看该作者
上桥臂驱动:自举电路
  下桥臂驱动:电平控制
  实际电路设计中,一般把Ves设置为10~20V,因为这样保证MOS管完全导通。
  还有一个问题当MOS管完全导通时,MOS管的内阻Rds一般来说就比较小在几毫欧,就相当于一根导线。但是当MOS管不完全导通时,也就是说Vgs小于开启电压时,MOS就处于不完全导通状态,那么MOS管的内阻就比较大,而电机驱动板的电流也比较大。那么MOS的发热就会非常严重,很可能会烧坏芯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2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2 | 只看该作者
5.半桥驱动芯片IR2104S
  所谓半桥驱动芯片,便是一块驱动芯片只能用于控制H桥一侧的2个MOS管。因此采用半桥驱动芯片时,需要两块该芯片才能控制一个完整的H桥。
  相应的,全桥驱动芯片便是可以直接控制4个MOS管的导通与截止,一块该芯片便能完成一个完整H桥的控制。
  这里使用的IR2104便是一款半桥驱动芯片,因此在原理图中可以看到每个H桥需要使用两块此芯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2 | 只看该作者
1.典型电路设计(来源于数据手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3 | 只看该作者
2.引脚功能(来源于数据手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3 | 只看该作者
VCC为芯片的电源输入,手册中给出的工作电压为10~20V。(这便是需要boost升压到12V的原因)
IN和SD作为输入控制,可共同控制电机的转动状态(转向、转速和是否转动)。
VB和VS主要用于形成自举电路。
HO和LO接到MOS管栅极,分别用于控制上桥臂和下桥臂MOS的导通与截止。
COM脚直接接地即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4 | 只看该作者
自举电路
此部分是理解该芯片的难点,需要进行重点讲解。从上面的典型电路图和最初的设计原理图中均可发现:该芯片在Vcc和VB脚之间接了一个二极管,在VB和VS之间接了一个电容。这便构成了一个自举电路。

  作用:由于负载(电机)相对于上桥臂和下桥臂MOS位置不同,而MOS的开启条件为Vgs>Vth,这便会导致想要上桥臂MOS导通,则其栅极对地所需的电压较大。
  因为下桥臂MOS源极接地,想要导通只需要令其栅极电压大于开启电压Vth。而上桥臂MOS源极接到负载,如果上桥臂MOS导通,那么其源极电压将上升到H桥驱动电压也就是MOS的供电电压,此时如果栅极对地电压不变,那么Vgs可能小于Vth,又关断。因此想要使上桥臂MOS导通,必须想办法使其Vgs始终大于或一段时间内大于Vth(即栅极电压保持大于MOS管的电源电压+Vth)。
  下图是IR2104S的内部原理框图。此类芯片的内部原理基本类似,右侧两个栅极控制脚(HO和LO)均是通过一对PMOS和NMOS进行互补控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4 | 只看该作者
自举电路工作流程:
以下电路图均只画出半桥,另外一半工作原理相同因此省略。
假定Vcc=12V,VM=7.4V,MOS管的开启电压Vth=6V(不用LR7843的2.3V,原因后续说明)。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4 | 只看该作者
自举电路工作流程:
以下电路图均只画出半桥,另外一半工作原理相同因此省略。
假定Vcc=12V,VM=7.4V,MOS管的开启电压Vth=6V(不用LR7843的2.3V,原因后续说明)。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4 | 只看该作者
(1)第一阶段:首先给IN输入PWM信号,使HO和LO通过左侧的内部控制电路(使上下两对互补的PMOS和NMOS对应导通),分别输出低电平和高电平。此时,外部H桥的上桥臂MOS截止,小桥臂MOS导通,电机电流顺着②线流通。同时VCC通过自举二极管(①线)对自举电容充电,使电容两端的压差为Vcc=12V。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2)第二阶段:此阶段由芯片内部自动产生,即死区控制阶段(在H桥中介绍过,不能使上下两个MOS同时导通,否则VM直接通到GND,短路烧毁)。HO和LO输出均为低电平,上桥臂MOS截止,之前加在下桥臂MOS栅极上的电压通过①线放电。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梵蒂冈是神uy|  楼主 | 2023-10-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3)第三阶段:通过IN引脚输出PWM使左侧的内部MOS管如图所示导通。由于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变,此时自举电容上的电压(12V)便可以加到上桥臂MOS的栅极和源极上,使得上桥臂MOS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导通。此时上桥臂MOS的源极对地电压≈VM=7.4V,栅极对地电压≈VM+Vcc=19.4V,电容两端电压=12V,因此上桥臂MOS可以正常导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