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控制方法]

下一代楼宇控制器 开启智能新体验

[复制链接]
楼主: Bruce9942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flyingstar01| | 2024-1-26 1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楼宇已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楼宇控制器作为智能楼宇的核心设备,其更新换代对于提升楼宇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代楼宇控制器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应用。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楼宇的全面感知、智能控制和高效管理。
具体来说,下一代楼宇控制器将具备以下特点:
  • 数字化:采用数字化通信技术,实现楼宇内部各种设备之间的快速、稳定通信,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 智能化:具备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楼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用户需求进行自动调整和控制,提高楼宇的运行效率和用户舒适度。
  • 节能环保: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降低楼宇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楼宇的可持续性。
  • 高安全性:具备高度可靠的安全防护机制,保障楼宇内部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用户隐私安全。
  • 便捷性: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智能化服务,方便用户对楼宇设备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总的来说,下一代楼宇控制器将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便捷、节能和环保的建筑环境,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jinpengWang| | 2024-1-27 10:43 | 只看该作者
楼宇自动化前景还行吧,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节约能源、增加舒适性。
同时,楼宇自动化还可以提供各种智能化服务,如智能停车、智能安防、智能门禁、智能灯光等。
但是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如果像门禁这类设备使用电池供电的话,经常遇到电池耗电过快,一不小心电池耗完的情况,备用电池又没有随身携带,这个就很麻烦,如果使用太阳能供电的话,应该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类问题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lvyunhua| | 2024-1-28 20:44 | 只看该作者
楼宇自动化控制涉及面很广,比如能源,网络,监控,烟雾等,需要高精度传感器,同时也需要高宽带网络以便收集这些信息,ADI提供很多这方面的应用案例,我们工程师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很方便将产品应用到未来楼宇自动化控制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6552918| | 2024-1-28 21:59 | 只看该作者
楼宇控制涉及的外设还是挺多的,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设备需要接入到现有场景中,但想要接入新设备会面临很对问题和挑战,ADI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和很对解决方案,自从设备端到传输层都有涉及,提供了设备的可扩展性方案。比如10BASE-T1L就可以依靠现有布线实现,免去了从新布线的麻烦。ADI解决方案能为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提供可配置、简易化以及高性能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为市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能帮助市场更好地迎接各类挑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liweicheng85| | 2024-1-30 10:1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RS-485依旧是目前楼宇自动化里面比较主流的一个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广泛应用于工业或民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线制,使用非常方便,而且这种菊花链(Daisy chain)的形式非常容易安装和配置,通信的速率、距离分别可达38.4kbps、1.2Km。

尽管RS-485在楼宇自动化里面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技术也是需要革新的。在过去长期的市场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这种架构的调试难度比较大,单个设备节点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总线,只能逐个退下来排查后再装上去,而实际中智能楼宇的施工面积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一个机场、体育馆还是商业建筑,这都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建议:优化故障处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产品优化的一个方向,产品的理念是不错的,但是还得结合实际应用并且反馈优化的思路,客户使用体验也是产品改良的方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xscc| | 2024-1-30 10:50 | 只看该作者
ADI的10Base-T1L和传统以太网最核心的区别就是双线制。线减少就能大幅降低整个安装要求,因为传统的以太网必须要专用的网线,而10Base-T1L只要普通的双绞线就能工作,这就解决了现场布置和安装的挑战,相当于用普通双脚线也可以获得10兆以太网的速度。布线难度和成本将大大降低,节约成本。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arima| | 2024-1-30 23:28 | 只看该作者
1, ADI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能够应对互联设备数量激增的挑战,为实现智能楼宇提供支持。这些更小巧、可扩展的低功耗解决方案支持使用楼宇控制平台方法,在本地或更高层面上监测、控制和重新配置,不仅适合现有的楼宇网络拓扑和标准,还支持更先进的新技术。

2, 现代化的楼宇自控系统将电梯、水泵、风机、空调、暖通、照明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在线监控。通过设置相应传感器,行程开关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楼宇控制器(Direct Digital Controller)作为楼宇自动化的核心设备,承担着接收上位机系统设置,接收现场传感器实时数据,输出控制动作,从而实现真正的闭环控制系统。

楼宇控制器也叫数字控制器,其核心任务就是对外部的模拟量、数字量的输入/输出进行感应,因为内置了很多楼宇自动化所需要的PID控制单元,以此来控制整个系统。ADI在楼宇控制系统中有很多的产品,大致可分为Software lO、10Base-T1L、RS-485以及SPoE等几大类ADI推出的用于楼宇控制和过程自动化的I/O芯片极大地降低了设计难度,采用通用接口应对不同的需求,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复杂度同时,为制造商和工业运营商的现场灵活配置通道功能提供了可能。

3,ADI公司的创新技术和系统专业知识正在帮助塑造智能楼宇行业的未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能为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提供可配置、简易化以及高性能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为市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能帮助市场更好地迎接各类挑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大明58| | 2024-1-31 19:19 | 只看该作者
万物互联的时代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其实有广阔的发展方向,本文很好的分析了各个层级的结构和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手段,其实在每个层次都有机会,比如在传感器层,也是经常说的物理层,可以提供统一规范的接口协议,便于后续层级的应用,后面的层级忽略底层不同传感器设备的构造,以标准和协议为基准,传输层看本事了,那个技术应用的更好,就用哪个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shakencity| | 2024-2-2 10:33 | 只看该作者
智能控制是一个发展大趋势,我个人觉得好多产品或者方案在多功能方面做的很好,但是我觉得对于楼宇控制来说,安全稳定性应该是放在首位的,电子控制的实现越来越普遍,好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就会发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安全大于一切,就像生产中都是一切服从安全,所以这个方面还是要放在首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yinxiangxv| | 2024-2-2 23:19 | 只看该作者
花了点时间,简单通读了这篇文章,总体给我的印象是,adi是如何来解决楼宇智能化控制相关问题的?里面设计一些针对信号控制方面的芯片,比如针对发射链路的两种方式,世健结合当前市场重点推荐AD74412R/AD74413R,10Base-T1L只要普通的双绞线就能工作,这就解决了现场布置和安装的挑战,相当于用普通双脚线也可以获得10兆以太网的速度,还有想轻松连接到所有这些设备,Excelpoint世健推荐ADI公司的一款兼容IEEE 802.3cg和10BASE-T1L标准的经典交换机产品——ADIN2111,可以将以太网引入点对点、环形等线路网络配置中的控制器和边缘节点,减轻了控制器的负担,让升级更容易。看到这些企业提供的这么多富含技术创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对楼宇智能化控制的需求,也让我产生了深刻的体会,我有几个问题想探讨一下,大家不要觉得我问的问题太萌新。
既然是智能化控制,为什么不结合当前十分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实现呢?
听说志辉君有一个项目,叫具身智能,不知道在这些情形中是否适用?
电源管理方面怎么没有看到智能化的方案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meiyaolei| | 2024-2-3 10:0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对智能楼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智能楼宇是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建筑中,实现节能、安全、舒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城市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也加速了对智能楼宇的需求。高精度数据的应用,使楼宇和用户之间能够实时驱动和交互,为商业、住宅、工业等诸多领域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环境。
在ADI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的部分,我了解到这些技术为实现智能楼宇提供支持。这些更小巧、可扩展的低功耗解决方案支持使用楼宇控制平台方法,在本地或更高层面上监测、控制和重新配置,不仅适合现有的楼宇网络拓扑和标准,还支持更先进的新技术。文章对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四层架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明白了每一层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从管理层到传感器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重要性。通过智能楼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让我明白了其背后的技术和原理。这不仅让我对未来建筑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更新深刻的认识到原来楼宇还有这么复杂的控制与通信,在我以前的概念中,不就是给房子通上电,拉上网线,接好消防就可以了嘛,原来不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我不知道的东西在里面。
  • 在智能楼宇的发展中,如何平衡技术与成本的关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智能楼宇的成本是否会逐渐降低?
  • 在智能楼宇的建设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特别是在高精度数据的应用中,如何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滥用?
  •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如何应对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是否有统一的标准或协议来规范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
  • 在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四层架构中,如何实现不同层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否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或设备,能够促进不同层之间的集成和交互?
  • 安全问题最重要,如何预防,水火气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blc220| | 2024-2-24 12:35 | 只看该作者
楼宇控制物理层现CAN,485,lan用的都不错,还有新的 CAN FD,knx也可以用;集成物理层协议层的lonworks快没了,因为速度慢价格贵;ADI还是把元件价格降下来比较好,用了不放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丙丁先生| | 2024-2-27 11:36 | 只看该作者
智能楼宇就像是现代城市的一个大脑,它用最新的科技让楼房变得聪明起来。想象一下,你的家或者办公室能自己调节温度、光线,还能省电环保,多酷啊!这些楼宇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舒服、更方便,还帮助我们应对像城市化这样的大问题。而且,这些智能楼宇不只是在住家里能看到,商业大楼、工厂里也越来越多用了。总的来说,智能楼宇就是未来城市变得更聪明、更绿色的关键,帮我们构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