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我要提问
12
返回列表
打印

推挽电路疑惑求解!

[复制链接]
楼主: big_crab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17楼及各位,稳定静态下中点电压的分析,不可以用15楼图等效吗?
还需要考虑“发射区掺杂浓度”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xxlin1984| | 2012-5-23 14:43 | 只看该作者
用最笨的方法推一遍:
首先R1R2分压为7.5V,故Q1Q2基极均为7.5V;
1. 当Vout低于7.5-Vbe时,Q1导通,故Vout > 7.5-Vbe;
2. 当Vout高于于7.5+Vbe时,Q2导通,故Vout < 7.5+Vbe;
1+2 => Vout = [7.5-Vbe, 7.5+Vbe];

3. 由于be间电压小于Vbe时,也有微导通(即饱和区),故当Q1Q2完全一致时,Vout  = 7.5V;
4. 又管子参数有差异(如HFE值不同),故最终根据管子的放大能力,Vout平衡在[7.5-Vbe, 7.5+Vbe]中的某一点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xxlin1984| | 2012-5-23 14:48 | 只看该作者
[img]在音频功放里,LZ位的图属于B类功放,存在交越失真。 加俩二极管补偿后,属于AB类功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big_crab|  楼主 | 2012-5-23 18:22 | 只看该作者
22# xxlin1984
22楼你好,
对于你的最笨的反推的办法我基本上表示赞同。
你的观点至少推翻了Vout是由Q1、Q2集电极发射极漏电流形成的的观点,但是你没有详细的分析过程,你的真实想法我不得而知。
另外,关于你的帖子中称be间电压小于Vbe时,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我反对,明明是截止状态。请查课本验证。
还有,你的帖子中称Vout小于7.5V是由于晶体管型号差异引起的,我也表示反对。因为我试过超过十种以上的晶体管,无一例外,Vout皆徘徊在7.3V左右,这难道也太凑巧了吧?


下面我详细分析该电路原理:
首先电路图如下:

如上图示,
1,电路在没上电时,所有节点电压皆为零。
2,电路刚上电后,Q1、Q2基极分得电压7.5V,而此时Vout电压还为零。对于Q1而言,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Q2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此时,Q1导通,Q2截止。此时电路图可等效为下图:

如上图所示,Q2截止,可等效为开路(微弱的漏电流可忽略)。此时,由于Q1导通,电荷从Q1集电极流到Q1发射极,由于Q2截止不能形成回路,电荷在此处逐渐累积,此处电位逐渐升高,当此处电位升高至7.5-Vbe时,Q1开始转向截止,从集电极来的电荷也逐渐减少,但是减少不等于为零,又由于此处不是通路,电荷在不停累积,所以此处电位会略高于7.5-Vbe(至于此处电位是否会高于7.5.并且大于7.5+Vbe,然后Q2导通,此处电位下降。如此反复,在Q1、Q2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就不得而知了。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因为Q1截止状态下,漏电流很小。),而不是等于(如果发射极是通路的话,此处电位必然被箝位在7.5-Vbe)。在这一整个过程中,由于Q2发射极一直反偏,所以其一直截止。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Vout为7.3V的原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chenyankun| | 2012-5-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虽然我对这题目不是很了解,也不会懂的分析!也存在一个疑问,楼主说输出总是在7.3V,不知道现实是不是,不知道有没有搭过电路?仿真不应该就是真的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MCU52| | 2012-5-23 21:55 | 只看该作者
1,电阻的误差
2,一个PNP,另一个NPN是不可能完全对称的,工艺上有差别。
包括掺杂浓度,体电阻,结电容。。。
3,温度,
4,基射极并不一定是要0.6V才有电流的,0.1V它也有,只是很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xmar| | 2012-5-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续LS:
5. 还有测量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intention| | 2012-5-23 22:23 | 只看该作者
老大们,Q2不构成Q1恒流源负载,放大毛吖?
负端电压悬空,等效二极管起了作用?
到底属于双电源还是单电源?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hucady| | 2012-5-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表面很简单,没啥好算的
细一想,结合晶体管的特征就觉得蹊跷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nngogogo| | 2012-5-23 23:11 | 只看该作者
5# big_crab 你这图不对   0输入不是输入接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Lgz2006| | 2012-5-24 08:05 | 只看该作者
27 楼xmar真是高手,或是勤于思考的未来高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xxlin1984| | 2012-5-24 0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xlin1984 于 2012-5-24 09:38 编辑

基础不好,弄错饱和截止,谢谢22L指正,不然误导大家了。 ------------------------------------
B类功放,存在交越失真(交越失真区的驱动放大能力几乎为零),如27L那样,一个电表内阻即可影响Vout。换个小点的上拉/下拉电阻(如喇叭),影响会更大些。


因为当信号Vin=[-0.7V, +0.7V]时,Vout基本不随Vin变化而变化(补充:带负载时),所以这电路不适合放大小信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xxlin1984| | 2012-5-24 10:48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big_crab|  楼主 | 2012-5-24 14: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了。
各位帖子中关于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我现在表示严重怀疑,但我**我的分析。25楼说得对,我该实际焊接测试下。
最后我想说,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面对任何问题,我可以和任何人持不同观点,互相切磋,使问题明了,共同进步,探寻科学的奥秘,但是坚决反对坛子里某些人言辞轻蔑,断章取义,附和他人观点,又不能自圆其说,乃实实不足敬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Lgz2006| | 2012-5-24 14:58 | 只看该作者
34楼,警告!你的错误将从“实际焊接测试”开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wjlshzh| | 2013-9-29 20:5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对“直流偏置状态下Q1、Q2发射极电位7.3V左右是由集电极发射极漏电流流过Q1、Q2分压引起”这句话持怀疑态度,一个简单的验证办法是把那两个分压电阻比改变让基极电压不是7.5,你再仿真看看射极电压是不是如他们说的7.5V。我通过multism看了,射极电压总是比基极电压小那么0.4V左右,不知怎么解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zyj9490| | 2013-10-6 20:41 | 只看该作者
是浮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zyj9490| | 2013-10-6 20:44 | 只看该作者
下位的三极管是漏电流导致的,上面有正偏,也有漏电流,接上负载会下降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zyj9490| | 2013-10-6 20:47 | 只看该作者
IC=IS.EXP(VBE/26mv-1)就清楚了,Q1正偏,Q2负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