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编程可以用来做什么
表驱动法(Table-Driven)消除重复代码,考虑一个消息(事件)驱动的系统,系统的某一模块需要和其他的几个模块进行通信。它收到消息后,需要根据消息的发送方,消息的类型,自身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比较常见的一个做法是用三个级联的switch分支实现通过硬编码来实现:
switch(sendMode){case:}switch(msgEvent){case:}switch(myStatus){case:}
这种方法的缺点:可读性不高:找一个消息的处理部分代码需要跳转多层代码。过多的switch分支,这其实也是一种重复代码。他们都有共同的特性,还 可以再进一步进行提炼。可扩展性差:如果为程序增加一种新的模块的状态,这可能要改变所有的 消息处理的函数,非常的不方便,而且过程容易出错。程序缺少核心主干:缺少一个能够提纲挈领的主干,程序的主干被淹没在 大量的代码逻辑之中。
用表驱动法来实现根据定义的三个枚举:模块类型,消息类型,自身模块状态,定义一个函数跳转表:
typedef struct __EVENT_DRIVE{ MODE_TYPE mod;//消息的发送模块 EVENT_TYPE event;//消息类型 STATUS_TYPE status;//自身状态 EVENT_FUN eventfun;//此状态下的处理函数指针}EVENT_DRIVE;
EVENT_DRIVE eventdriver[] = //这就是一张表的定义,不一定是数据库中的表。也可以使自己定义的一个结构体数组。{ {MODE_A, EVENT_a, STATUS_1, fun1} {MODE_A, EVENT_a, STATUS_2, fun2} {MODE_A, EVENT_a, STATUS_3, fun3} {MODE_A, EVENT_b, STATUS_1, fun4} {MODE_A, EVENT_b, STATUS_2, fun5}
{MODE_B, EVENT_a, STATUS_1, fun6} {MODE_B, EVENT_a, STATUS_2, fun7} {MODE_B, EVENT_a, STATUS_3, fun8} {MODE_B, EVENT_b, STATUS_1, fun9} {MODE_B, EVENT_b, STATUS_2, fun10}};
int driversize = sizeof(eventdriver) / sizeof(EVENT_DRIVE)//驱动表的大小
EVENT_FUN GetFunFromDriver(MODE_TYPE mod, EVENT_TYPE event, STATUS_TYPE status)//驱动表查找函数{int i = 0;for (i = 0; i < driversize; i ++) {if ((eventdriver[i].mod == mod) && (eventdriver[i].event == event) && (eventdriver[i].status == status)) {return eventdriver[i].eventfun; } }return NULL;}
这种方法的好处: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一个消息如何处理,只要看一下驱动表就知道,非常明显。减少了重复代码。这种方法的代码量肯定比第一种少。为什么?因为它把一些重复的东西:switch分支处理进行了抽象,把其中公共的东西——根据三个元素查找处理方法抽象成了一个函数GetFunFromDriver外加一个驱动表。可扩展性。注意这个函数指针,他的定义其实就是一种契约,类似于java中的接口,c++中的纯虚函数,只有满足这个条件(入参,返回值),才可以作为一个事件的处理函数。这个有一点插件结构的味道,你可以对这些插件进行方便替换,新增,删除,从而改变程序的行为。而这种改变,对事件处理函数的查找又是隔离的(也可以叫做隔离了变化)。、程序有一个明显的清晰主干。降低了复杂度。通过把程序逻辑的复杂度转移到人类更容易处理的数据中来,从而达到控制复杂度的目标。
2. 基于数据模型编程基于Yang模型编程(DSL),YANG是一种语言,是用来建立数据模型的语言,可以通过定义业务数据模型,自动生成对应数据处理逻辑(比如参数校验,范围,存储方式,权限控制等),典型的数据驱动编程;Linux内核DTS设备树模型,删除大量hardcode,精简内核驱动代码。基于xml,protobuf数据模型编程,界面显示,web配置逻辑,RPC微服务等;
|